:::

國際醫療合作

過去數十年來,我國締造了舉世聞名的「 經濟奇跡」,成為世界第十九大經濟體、第十五大貿易國,平均國民生產毛額(GNP)已超過美金一萬四千元。臺灣在世界經濟競爭力報告的衛生專案被評比為全世界第二名,臺灣的醫療與經濟發展已可媲美已開發國家的規模。透過促進國際經貿繁榮和推動援外工作,臺灣的經濟發展水準幾乎可與已開發國家並列。臺灣推動援外工作的宗旨在於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建立我國國際合作發展制度,提升技術合作層次,協助邦交國與友好開發中國家推展經社建設。在1995年至 2004年之間,臺灣政府與民間團體提入的海外援助金額已超過兩億美金,共有八十多個國家受惠。公立及私立醫療機構目前正積極推動一百多項與衛生議題有關的雙邊國際合作專案,以推展醫療與衛生工作。

臺灣國際醫療衛生援助及合作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技術援助與訓練、醫療援助與捐贈,以及人道援助。

國際醫療合作

壹、技術援助與訓練

蒙古醫院與部立臺北醫院進行合作交流,臺灣已有十多家醫院與海外醫療團體進行學術與技術上的交流,推展醫療人員及醫學院學生的訓練工作。目前已訓練出數以百計的醫療人員。臺灣醫療院所亦與海外醫學團體合作,進行長期醫療人員的培訓工作。重要的國際合作里程碑包括: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林口高雄長庚醫院進行的輪市肌(Orbicularis)細胞移植及顱顏畸形整形手術、慈濟醫院進行的雙胞胎分割手術、恩主公醫院進行的腹腔鏡及肥胖手術、亞東醫院進行的心臟移植手術,以及好發於臉部的罕見巨大型齒堊質瘤(Gigantiform Cementoma)與單一Hallervorden Spatz症候群的醫治手術。您可向上述各家醫院索取這些手術的簡介。

為了提升臺灣訓練醫療人員的能力,衛生福利部遂於部立臺北醫院成立國際醫療訓練中心。在2002年8月,衛福部為首批來自海外其他國家接受培訓的醫療人員舉行榮重的歡迎儀式。截至2005年9月,共計有26個國際團體曾在臺灣接受過訓練。此外,衛生福利部部立桃園醫院亦於2005年11月成立國際病房暨醫學中心。

貳、醫療援助與捐贈

臺灣島內約有26個組織提供超過六千六百萬美金的醫療資源給55個國家。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及國際佛光山組織每年共捐贈六千組以上的輪椅,國泰綜合醫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高雄醫學大學、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慈濟醫院,以及草屯療養院亦提供許多的醫療援助。曾接受過臺灣捐贈的國家為:吉里巴斯共和國、印尼、洪都拉斯、伊朗及中國,捐贈品包括嬰兒用氧氣罩及保溫箱。

參、人道援助

當某個國家遭受嚴重災難時,臺灣會立即提供所需的緊急援助與日常物資,並提供診斷服務、外科手術及預防傳染疾病的援助。接受臺灣援助的國家包括:幾內亞比索、中非共和國、馬拉威、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越南、帛琉、泰國北部地方、蒙古、印度、巴布新幾內亞、印尼、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緬甸、菲律賓、尼泊爾,以及聖多美與普林希比共和國。

至少有15個臺灣醫療院所曾派遣醫療人員提供更進一步的援助。自2002年起,屏東基督教醫院即派遣醫療團常駐於馬拉威,協助當地設立醫院和訓練醫療人員。民生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慈濟醫院及衛生福利部旗下的台中醫院、新竹醫院、臺北醫院在2005年發生南海大海嘯時,亦派遣專業的醫療團隊進入災區。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