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準媽咪個案42歲3個月,努力備孕多年,在宜蘊試管一次成功。三年前,他們曾在林口一間頗負盛名的生殖中心進行過兩次取卵與胚胎植入,卻都沒有成功。 他院失敗,決定從林口到禾馨宜蘊求診 經由介紹,他們帶著信任與沉甸甸的心情來到禾馨宜蘊找林時羽醫師諮詢,開始了林口與台北之間的奔波旅程。老實說,每次看他們舟車勞頓,我都非常不捨。林口到台北的塞車狀況,根本就像從台中北上看診一樣遠!更何況,他們之前就診的醫師,我也認識好幾位,醫術都相當優秀。 所以第一次見面時,我們腦海裡只想著: 「到底是哪個環節被忽略了?」 林時羽醫師把自己當成偵探,仔細觀察、比對每一個細節,串聯所有線索。最終,為他們設計出最適合的「客製化試管」好孕療程建議。 延伸閱讀:試管嬰兒一次成功的關鍵?試管常見問題及植入前注意事項整理 幸運降臨:一次取卵,一次植入就成功懷孕 結果證明,方向對了: 這一次,我們只取卵一次,就獲得5顆PGS正常囊胚。 第一次植入單一胚胎,便 成功著床並穩定發展。 後續的NIPT報告也顯示正常。 所有努力與等待,終於迎來了幸福的果實。 這並不是奇蹟,而是來自醫師與團隊縝密評估、客製化治療,以及經驗累積下的專業成果。感謝這對夫妻對我的信任,也感謝所有一路付出的努力與堅持。更感謝主成就了這一切! 延伸閱讀: 幾歲才算高齡產婦?解析生育風險與常見問題,突破備孕難關 PGS/PGT-A是什麼?哪些人可以搭配考慮? 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一定要做嗎?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FJCUH)宣布,本院已完成首位帛琉病人之治療與照護。病人為71歲女性,長年右側髖部疼痛、行動受限,於8月4日首次來台就醫,由骨科張書豪醫師帶領醫療團隊於8月7日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順利,8月11日出院。8月15日回診時,病人已無需協助即可躺上診療床,較來台前顯著改善。 「從帛琉到台灣一路上,我感受到的是貼心與專業。下次我一定會再回來台灣,並體驗輔大醫院的健檢服務。」病人分享,抵台時必須依賴女兒推輪椅、上下車亦需攙扶;住院期間除了完整的醫療照護,也獲院牧神父探視與祈福。她並表示,能在天主教醫院就診意義非凡,自來台前至術後返國,每一個環節皆有專人提供即時且整合的協助(from door-to-door),讓她對台灣人的熱情與親切留下深刻印象,「要給的不只是五星,而是滿天星的肯定」。未來亦盼再度來台觀光。o:p>/o:p> 張書豪醫師表示,病人多年疼痛造成日常活動受限,經術前評估、術中精準置入及術後復健,已逐步恢復站立與行走能力;團隊將持續透過遠距與跨國連繫,追蹤其後續功能恢復狀況與生活品質。o:p>/o:p> 此次個案亦呼應輔仁大學近年深耕帛琉的醫療合作成果。2025年4月,在帛琉官方見證下,輔大與多個政府及學術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其中包含與帛琉衛生部及健康照護基金(Health Care Fund, HCF)之轉診合作,讓帛琉病患可選擇轉診至輔大附設醫院接受高品質醫療服務;同時推動「2+2年」跨國學程與公衛合作計畫,拓展醫療與教育的雙軌交流。o:p>/o:p> 延續此一基礎,2025年5月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率團訪校,見證輔大以醫療創新深化雙邊合作,肯定台灣在科技與醫療的專業貢獻,展現健康外交的持續動能。o:p>/o:p> 輔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表示,本案從行前諮詢、接機動線、院內就醫安排、住院照護到返國銜接,皆由專人一站式協助,確保國際病友與家屬的醫療體驗與安全。未來將在既有MOU框架下,持續與帛琉衛生體系與轉診單位合作,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與後續追蹤。
有時候,幸福只是換個地方等候。 十年前,我和先生結婚後一直自然嘗試懷孕,但遲遲沒有好消息。後來在香港想排試管療程,卻被告知要等三、四年才能排上名額……那時我們心灰意冷,直到一位台灣的朋友告訴我們——「你們可以去王家瑋婦產科診所試試!」 我們便抱著一絲希望來到台灣。第一次取卵19 顆,但很遺憾沒有成功。第二次,我們同樣取了19顆卵子,並搭配PGS基因篩檢,終於迎來了我們的寶貝—酲酲。 🏥 對王家瑋婦產科診所的印象 我還記得第一次走進診所時,那裡的環境讓我覺得很安心,不會有壓力或害怕的感覺。王醫師專業、細心,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們。他的療程設計精準,花費經濟,而且有PGS篩選,讓瑋寶寶的健康品質有保證。 💕 好孕傳遞 因為對這段經歷充滿感激,我也把王家瑋婦產科診所推薦給了兩位朋友—她們最後都成功懷孕生子。其中一位還生了一對龍鳳胎,是一次成功;第二個朋友也是一次成功生了寶寶,現在他們大概都5~6歲囉! 這一路走來,我最想對王醫師說的話是: 「謝謝你,讓我們有了酲酲,讓我們的家完整了。」 台灣試管嬰兒果真是世界級品質! 這一次,香港瑋寶寶回娘家 下一次,希望妳,也是下個被奇蹟擁抱的家庭🌟
這是一位近45歲的個案,來到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找我諮詢之前,曾經在其他機構進行過幾次試管嬰兒療程,但很可惜都失敗了。一年半前,夫妻倆前來台中禾馨宜蘊的中醫部門,想要先養卵再重新開始。在調養身體的過程中,西醫門診也不時地利用超音波追蹤卵泡,中西醫合療,期待如果有卵泡生成的話,也許可以再進入試管嬰兒療程。 AMH下降、卵巢早衰,中西醫合療助調理。 無奈幾個月下來,都沒有明顯的變化,AMH(卵子庫存量評估指標)甚至在半年多的時間從0.36 ng/mL往下降到只剩下0.028 ng/mL了。於是,我與個案討論是否要使用自身的卵子,考量到卵子庫存量已經很少了,如果要繼續下去可能會是非常辛苦的一條路,也許應該考慮使用卵子捐贈的方式。當然,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部分的人都會希望自己和孩子有基因上的連結,但懷孕、生養的過程所培養出來的情感也是一樣珍貴的。 >>AMH是什麼?卵子庫存量評估指標 45歲高齡轉念借卵圓夢,植入一次成功懷孕! 在經過半年的時間思考後,最後決定使用捐贈的卵子。後續,我們安排了子宮鏡檢查,確認子宮內環境沒有異常,同時也配對到合適的卵子。植入一顆胚胎,很幸運地成功懷孕,目前剛滿三個月,順利從宜蘊畢業了。考量到個案是高齡懷孕,且有高血壓病史,是高危險妊娠的族群,因此後續產檢就轉至台中禾馨婦產科,讓專業的產科團隊來照顧。禾馨宜蘊試管、產檢、生產一條龍服務,希望提供全方面的醫療品質,讓準媽媽安心、寶寶健康成長。 延伸閱讀 如何讓AMH上升?如何增加卵子數量? 借卵費用是多少?成功率高嗎?借卵流程與常見QA一次告訴你!
許久未來到臺灣,瑋寶媽這回帶著先生和小寶貝一同來到最熟悉的信義區,不是要到101逛街觀光,而是直奔W團隊,要親自來向王醫師道謝。 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表示:「感謝王醫師的技術和W團隊的幫忙,現在身邊有朋友在問試管、在考慮要不要來台灣做,都一律推薦他們來這裡!」當時疫情期間也是透過朋友推薦,因過去在香港做試管的情況都不樂觀、加上臺灣治療費用較為經濟、整體流程也能滿足個人需求,當時就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過來。 回想起做療程的經歷,瑋寶媽不禁潸然淚下,流下的不是悲傷、而是充滿感動的淚水,過程中最擔心的除了失敗、再度面臨失落外,再來就是因為要配合上班時間,過程中諮詢師給予莫大幫助,親切的粵語服務大幅提升溝通效率、也讓一切從簡進行。o:p>/o:p>瑋寶媽飛來臺灣見王醫師一次就準備進入療程從打針、取卵到植入只要短短1個月,植2中1、僅花費一個月就懷上BB,整個過程都非常順利,可說是「高效試管」無誤,非常適合重視效率的準爸媽! o:p>/o:p>o:p>/o:p> 平安順產後,瑋寶媽一直都在想哪天要帶寶寶來台感激貴人王院長,隨著寶貝年紀越大表情也越多,雖然現在自己玩一會兒就會失去耐心、需要父母多點的陪伴,而家中多了一位新成員也讓瑋爸媽有了全新體驗。 o:p>/o:p>
來自香港的L小姐在40歲這一年終於迎來了她的可愛寶寶,原本備孕三年都不見喜訊,這次懷孕僅用了不到一個月。 L小姐回憶到,在2024年初春節期間親友相聚又被親友一遍遍的詢問什麼時候生寶寶呢?其實她和老公已經默默備孕了3年,只是一直沒有喜訊。又在一年前做了子宮肌瘤手術,所以生寶寶的壓力在39歲這一年正式到來。考慮到自己自然備孕3年又做了手術,所以春節後立刻去香港的多家生殖科進行諮詢,另外L小姐的朋友推薦說3月份在香港有一場備孕講座,要不要聽聽看?因為朋友就是在這家台灣生殖中心做的試管療程,而且即將來臨盆,所以L小姐就帶著聽聽看的想法前來參加。 從3月中聽講座和朱伯威院長一對一諮詢,了解到台灣禾馨宜蘊生殖中心的胚胎實驗室技術、療程價格以及便利的赴台入療方案,決定4月份的月經週期就入療試試看。 5月份L小姐完成了取卵和植入,沒想到很快驗HCG的時候就知道了已經懷孕。在2025年4月份的香港備孕講座上,L小姐帶著小寶寶來到講座現場進行分享,希望給現場備孕家庭更多的鼓勵,抓準備孕時機,成功懷孕不必等。 想成功懷孕第一步:備孕檢查不可或缺! 一般而言,夫妻在未避孕的情況下,規律性生活一年仍未懷孕,即被視為不孕症,建議進行生育檢查。若女性年齡超過35歲,建議嘗試懷孕半年沒有結果時即可開始檢查,因為隨著年齡增加,卵巢功能可能下降,及早診斷有助於掌握生育黃金期。 ●女性生育檢查 1.抗穆勒氏管激素(AMH)檢測:評估卵巢儲備量,數值越高代表卵子庫存較多,但不直接等同於懷孕機率。 2.B超檢查: 觀察卵巢的基礎卵泡數(AFC)、子宮內膜厚度、子宮是否有肌瘤或息肉。 3.荷爾蒙檢測:包括FSH(濾泡刺激素)、LH(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PRL(泌乳激素)、TSH(甲狀腺刺激素)等,了解排卵功能與內分泌狀況。 4.輸卵管通暢檢查:可透過子宮輸卵管超音波或子宮輸卵管攝影(HSG)評估輸卵管是否阻塞。 5.子宮鏡檢查:直接觀察子宮腔環境是否有息肉、子宮中隔、發炎等問題,還可以進一步處理解決。 ●男性生育檢查 精液分析:測量精子數量、精子活動力、精子形態等,評估受孕機率。 備孕檢查後的下一步? 1. 適時尋求輔助生殖技術,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可能會建議以下方法: ✅藥物治療:如促排卵藥幫助卵巢排卵,提高受孕機率。 ✅人工授精(IUI):適合輸卵管通暢、精子稍微不足的情況。 ✅試管嬰兒(IVF):適用於輸卵管阻塞、卵巢功能下降或精子狀況不佳的夫妻。 2.改善生活習慣,這些你做到了嗎? ✅規律作息、早睡早起,讓荷爾蒙維持穩定。 ✅戒菸戒酒,避免影響卵子與精子品質。 ✅減少壓力,長期壓力會影響排卵與精子活動力,適時放鬆很重要! 為何選擇台灣試管嬰兒? 對照兩岸三地來說,台灣的試管嬰兒費用較親民,療程安排靈活,且診所回診效率高,減少海外個案的不便。這位香港媽媽的療程採用了藥物週期植入法(荷爾蒙控制HRT療程),彈性選擇植入日期,減少回診次數,同時還能提升胚胎著床率,最終順利懷孕! 台灣IVF療程大突破 在台灣,禾馨宜蘊醫療團隊為她優化促排方案,成功取出 16顆卵子,形成 10顆囊胚,並透過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確保胚胎健康,切片兩顆胚胎全部正常,最終順利懷孕!禾馨宜蘊特有的分次送檢服務,讓備孕家庭能夠用少少的錢來檢測胚胎健康,不用一次就付一大筆,減少療程費用對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 香港L小姐在備孕講座活動現場給予來賓的提醒,最多的還是「備孕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台灣最好的生殖機構就是宜蘊」。 結論:如果您也處在備孕的艱難時刻,不妨來與禾馨宜蘊的專科醫師聊聊看。不方便立刻來到醫師診間的話,也可以採用線上視訊形式進行諮詢。
來自香港的瑋寶一家,這回特地帶上花束和滿滿感謝來探望王院長,活潑帶點E人特質的瑋寶不久就要上小學,雖是第一次回娘家,但這位和王院長同天生日的小女孩到了診所完全不怕生,跑上又跑下、就像自己家一樣自在從容。 瑋寶媽憶起8年前求子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療程中也曾經歷過幾次冷凍胚胎植入失敗,直到最後一次新鮮周期植入才成功抱到寶寶,她也表示:「 每次回診,王醫生和團隊的溫暖陪伴,總讓人感覺像「屋企人」(家人)般!」,在他們最不安、混沌時給予堅定溫柔的支持,尤其護理長在每次回診時親切與耐心的問候,對於當時遠道而來的他們,是最溫暖難忘的,加上先生的情緒支持與身邊姊妹的鼓勵,讓她順利度過這些挑戰。 這段跨海求子旅程有許多令人難忘的插曲,曾因先生護照效期不足、夫妻倆必須分開飛來台灣治療;猶記當年香港颳起風球,一度焦急與不安深怕無法趕上飛機。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波折與考驗,反而成了這跨海求子路上最深刻且驕傲的印記。 兩人感性地說,感謝王家瑋醫生和整個團隊一路上的陪伴,才讓這個屬於「Made in Taiwan」的奇蹟「蛋」生,在回「娘家」的尾聲,瑋寶也靦腆地用廣東話說出:「謝謝王醫生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小小稚嫩童音代替父母說出心裡大大的感謝!
💬1000克到10萬克:從保溫箱早產兒到100公斤新郎官 31年前,「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醫師幫助一對夫妻迎來了夢寐以求的寶寶。當時的媽媽——「鍾姐」,35歲、結婚11年,雖然全力拚事業,但內心始終渴望成為母親。o:p>/o:p> 在試管嬰兒剛進台灣時,她就鼓起勇氣接受療程。第一次植入失敗後,她和丈夫說好:「試四次沒成功,我們就去環遊世界。」第二次嘗試就幸運懷孕,著床成功後,她以為一切已步入正軌,卻沒想到挑戰才正要開始。o:p>/o:p> 👶27週早產,1100克的奇蹟o:p>/o:p> 懷孕24週那天,鍾姐突然出現劇烈宮縮,送醫時胎兒已從子宮頸滑出6公分。醫療團隊小心地將胎兒推回縫合,鍾姐只能臥床保胎。儘管如此,子宮仍持續出血,最終在第27週不得不剖腹產下這名僅1100克的早產兒。o:p>/o:p> 孩子出生時全身插滿管線,無法進食,醫師坦言存活機率不高。但18天後,醫療團隊嘗試餵1cc牛奶,雖一開始無法吸收,但經過93天的奮戰,他終於出院。 💡放手,才是最深的愛o:p>/o:p> 「那93天,我學會了什麼是『放手』。」o:p>/o:p> 鍾姐回憶,那段日子她什麼都做不了,能做的只有相信與陪伴。她明白,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父母無法控制一切。o:p>/o:p> 這份領悟延續到教養方式上,她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自由與信任。兒子從小活潑吵鬧,甚至被才藝班退學,但在國外求學卻展現優秀的領導力與適應力,如今更已成為成熟穩重的新郎官。o:p>/o:p> 👨⚕️當年的早產兒,如今已超過100公斤o:p>/o:p> 2024年,鍾姐的兒子迎來人生新篇章——結婚了。那位當年僅1100克、住了93天保溫箱的嬰兒,如今已成為挺拔健康的壯碩男子。o:p>/o:p> 婚禮上,鍾姐的丈夫開玩笑說:「這是一段從1000克到10萬克的故事。」曾啟瑞醫師也親自到場,見證了自己31年前親手接生的孩子,如今成為一名丈夫,一段生命的奇蹟圓滿收束。 🌱給每一位在求子路上的你o:p>/o:p> 「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結果,但若無法改變結果,就請學會放手,饒過自己,也饒過那些愛你的人。」o:p>/o:p> 鍾姐感性地說:「人生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答案,生不出孩子,不代表你的人生失敗了。」 📍諮詢電話:+886-2-2725-2333 📍微信:tfc_ivfo:p>/o:p> 📍WhatsApp:https://wa.me/886928651058 o:p>/o:p> 📍E-mail:admservice@tfcivf.como:p>/o:p> 「TFC小幫手」掛號Appo:p>/o:p> IOS下載(連結:https://pse.is/3pj328)o:p>/o:p> Android下載(連結:https://pse.is/3ppxzz#) o:p>/o:p>
#TFC好孕故事 #下一個成功就是妳 「求子路我們走了7年,經歷無數次的努力與自我調適,從一次次的失敗,到如今終於迎接我們的寶貝—詠星。」今年夏天,Lucy和老公抱著四個月大的詠星回到TFC探望王瑞生副院長,一家人眼神中滿溢著幸福。 #七年備孕路:從失敗到再出發 Lucy和先生結婚後便積極備孕,31歲時開始在外院進行試管療程。然而,接連的失敗卻讓他們走入備孕的低谷。「當時做了兩次試管療程都沒成功,心裡很難過,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法當媽媽。」她表示,隨後又嘗試人工授精,但依然沒有好消息。 更糟糕的是,有一次在他院取卵時,因卵子未成熟導致整個療程失敗,那是她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打擊。「醫生告訴我結果時,當下真是哭到無法自己。」 #中場休息:調養身心,尋找方向 經歷了幾次挫敗後,Lucy和先生選擇短暫停下腳步,專注於調養身體與穩定心情。「我去看了中醫、調養身體,也試過保健食品,甚至每天運動騎腳踏車,只希望能恢復一些元氣。」她透露,在這段期間,也開始進行自我探索與調適,「我開始學著跟自己的無力感共處,並透過接觸藝術、電影等美好的事物讓自己放鬆。」 在調養身心的同時,Lucy發現,先生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力量。「每次面對失敗,我都會陷入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對不起家人,但他總是鼓勵我、陪著我走過低谷。」 #再次啟程:與TFC的相遇 2022年底,Lucy從家人那裡得知TFC,由於公婆的朋友是TFC王瑞生副院長的成功案例,更是一對龍鳳胎,因此推薦Lucy認識TFC。剛好當時TFC在年底將舉辦試管說明會,因此立刻報名前往了解。 說明會上,Lucy第一次感受到TFC的專業與細心。「醫師們的細心解說,還有工作人員的體貼安排,讓我覺得備感溫暖。」並且在參觀實驗室時,看到胚胎師如何操作設備,對整個過程有了更多的信心,整場說明會所感受到的細節流暢和專業,「那一刻我就覺得,這裡會是我的希望。」 #與王瑞生醫師的緣分 進入療程後,Lucy選擇了王瑞生副院長作為她的主治醫師。「剛開始覺得王醫師很嚴肅,但在幾次療程後,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溫厚的人,尤其是在療程中總是尊重我的意見。」 由於Lucy的卵巢功能已經不佳,每次取卵數量都很少。「我曾和王醫師討論過是否要養囊到D5,但因為只有3顆卵,我很擔心萬一全軍覆沒怎麼辦。」最後,王醫師和她達成共識,將胚胎培養到D3後凍存,確保最大的成功機會。 在TFC的療程中,Lucy僅取卵兩次,植入一次就成功懷孕。 今年,Lucy也終於迎來了她和先生的寶寶——#詠星。 Lucy透露,雖然先生在孕期比她還焦慮,但在寶寶出生後,兩人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個溫暖的家庭。「先生主要負責家務,我專心照顧寶寶,這種分工讓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Lucy也分享,在療程中覺得最重要就是「醫病共享決策」以及「醫生和患者的互相信任」,才能讓整個過程更順利。 最後也想鼓勵正在求子路上的爸爸媽媽們,「每位試管路上的媽媽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我們都曾經自我否定,但一定要記得,這條路雖然辛苦,但 #不要輕易放棄。」 Lucy也和我們分享了對這段求子路上的告白,也在這邊和所有朋友分享: 「你的一小步 我們走了2500天 60000個小時 才與你相見 人工生殖這條路是沒有回頭路的 Keep going 等待我們的 不一定是成功 寶貝你知道嗎 因為王瑞生醫師的存在 才能擁有你 重要的不是我們擊出多少擊 而是承受多少擊 📍諮詢電話:+886-2-2725-2333 📍微信:tfc_ivf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WhatsApp:https://wa.me/886928651058 📍E-mail:admservice@tfcivf.com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TFC小幫手」掛號App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IOS下載(連結:https://pse.is/3pj328)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Android下載(連結:https://pse.is/3ppx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