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個案故事

  • 嘉基創新內視鏡縫線技術 成功修補頑固食道穿孔 助正妹重拾美味人生
    亞洲首例 嘉基創新內視鏡縫線技術 成功修補頑固食道穿孔 助正妹重拾美味人生

    亞洲首例 嘉基創新內視鏡縫線技術 成功修補頑固食道穿孔 助正妹重拾美味人生

    嘉義基督教醫院在微創醫療領域再創新猷!一名年輕女性因魚刺導致食道穿孔,歷經兩年艱辛治療旅程,最終在嘉基醫療團隊創新應用「內視鏡縫線系統」後,成功修補破損食道,成為亞洲首例運用該系統治癒食道穿孔的成功案例。嘉基於4月17日(四)o:p>/o:p> 上午10時於路加堂舉辦「重拾美味人生,內視鏡縫合技術創新記者會」,分享這項突破性技術。o:p>/o:p> o:p>/o:p> 28歲的邱小姐在一次意外吞入魚刺後引發食道穿孔,傷口位置鄰近心臟、主動脈與肺臟,極具挑戰性。她經友院努力近十次外科及內視鏡微創治療,歷經長時間治療與照護o:p>/o:p> ,仍難以完全癒合,除兩年來無法經口進食外,甚至併發感染、接受肺部部分切除手術o:p>/o:p> 。當時為避免病情持續惡化,曾被建議接受大範圍食道切除重建手術。面對未來生活品質的重大考量,邱小姐經協助轉介至嘉義基督教醫院尋求其他可能的治療選項。o:p>/o:p> o:p>/o:p> 輾轉來到嘉基後,胃腸肝膽科周莒光醫師評估病況,決定嘗試創新方式——將原本應用於胃縮手術的「內視鏡縫線系統」運用於食道穿孔修補。周醫師表示:「這項手術對時間與技術都非常要求,但病人堅定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渴望,是我們全力以赴的動力。」o:p>/o:p> o:p>/o:p> 為降低手術風險、確保成功率,嘉基啟動跨科整合模式,術前與國內外專家密切討論並多次模擬演練,結合內視鏡、影像及外科專業,精準計劃手術流程。實際手術中,透過口腔進入的內視鏡精準縫合穿孔,歷時僅10分鐘完成。周醫師回憶:「那是我十年來最安靜的十分鐘,每一針都是病人重新品嚐美食的希望。」o:p>/o:p> o:p>/o:p> 術後邱小姐迅速恢復,成功拔除鼻胃管、恢復正常進食。她感動表示:「能再次喝水o:p>/o:p> 、吃飯,是我從未想像過的幸福。嘉基沒有放棄我,周醫師像守護者一樣陪伴我度過這段旅程。」o:p>/o:p> o:p>/o:p> 嘉基院長陳煒表示,這次手術是台灣微創內視鏡技術的新里程碑。過往類似病況常需仰賴高風險手術處理,未來透過內視鏡縫合,有望大幅減少病人負擔、縮短恢復期,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嘉基團隊目前已將此技術運用於腸胃道廔管、手術併發症與巨大腫瘤切除後的傷口修補,持續拓展內視鏡技術的應用廣度與深度。陳院長指出:「內視鏡正從診斷工具,蛻變為治療的關鍵力量。我們將持續朝向更安全、微創與精準的方向努力,讓更多病患受益。」o:p>/o:p>

    #癌症治療#觀光醫療
  • 泰北籃球少年嘉基助圓夢!漏斗胸手術重拾自信
    泰北籃球少年嘉基助圓夢!漏斗胸手術重拾自信

    泰北籃球少年嘉基助圓夢!漏斗胸手術重拾自信

    來自泰北金三角的16歲華僑少年楊以信,熱愛籃球,卻因先天性漏斗胸,心肺功能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今年十月來台,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手術,重拾健康與自信。 楊以信的父親楊崇明表示,自己跟太太是傳道人,一家住在泰北金三角地區,兒子從小罹患漏斗胸,曾在當地求醫,當地醫生建議持續觀察,等待病況隨著身體成長而改善。但多年過去,不僅沒有進步,呼吸反而越來越不順、容易疲倦,讓他對任何活動都提不起勁。直到兩年前,一位來到村子的籃球教練發現以信的身材條件不錯,鼓勵他嘗試籃球,沒想到以信竟然愛上了這項運動,甚至參與比賽,也從中找到自信。然而,漏斗胸的困擾卻如影隨形。以信透露,每次打籃球,最多只能撐10分鐘就氣喘吁吁,提早下場。胸壁內凹的狀況也日益嚴重,導致他夜夜難眠,白天精神不濟,成績一落千丈。「在泰國學校,我總是最後一個到教室。」以信說,在學校幾乎每堂課都要換不同樓層的教室,因為呼吸困難,他常常爬樓梯爬到氣喘吁吁,只能眼睜睜看著同學快步遠去。o:p>/o:p> 為以信執行手術的嘉基醫院胸腔外科醫師甘錦康表示,漏斗胸是一種先天性胸廓畸形,會壓迫心肺,影響呼吸功能;因為病人的胸前會有不正常的凹陷,像是可盛水的漏斗而得名,發生的確切原因目前不明。需要評估病人的凹陷狀況、位置以及是否有不適感來決定治療方式,若進行手術,可提高心肺功能、有效的改善外觀及減輕心理壓力。o:p>/o:p> 手術後,以信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他開心地說:「我迫不及待想回家,吃媽媽煮的綠咖哩,然後痛痛快快地打一場籃球!」甘醫師提醒,平均每三、四百人就有一位罹患漏斗胸,男性發生機率大約是女性的四倍,建議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胸廓畸形的現象,應及早帶孩子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o:p>/o:p> 嘉基國際長陳俊和醫師表示,金三角地區環境複雜,楊崇明在當地的戒毒村擔任教師,並照顧許多受毒害影響的孤兒,儘管自身經濟條件困難仍不放棄,嘉基深受他們的故事感動,也了解以信遠赴台灣就醫是一筆龐大的負擔,這次除了甘醫師捐出手術費、醫院員工自願捐款,也感謝社會各界慷慨相助,幫助以信順利完成手術。o:p>/o:p>

    #觀光醫療
  • 達文西手術突破五千例!童綜合醫院持續引領醫療創新 —— 病患親述術後康復歷程 童綜合醫院自創院以來始終以「病人需求為優先」為宗旨,秉持創新精神、持續精進醫療品質。自2012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
    【童綜合醫院】達文西手術超過5千例,77歲吳伯伯現身分享

    【童綜合醫院】達文西手術超過5千例,77歲吳伯伯現身分享

    前往查看【童綜合醫院】 figure class="wp-block-uagb-image__figure" style="box-sizing: inherit; margin: 0px; border: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outline: 0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figure> 達文西手術突破五千例!童綜合醫院持續引領醫療創新 —— 病患親述術後康復歷程 童綜合醫院自創院以來始終以「病人需求為優先」為宗旨,秉持創新精神、持續精進醫療品質。自2012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以來,歷經13年努力,目前已累積超過5,000例手術成功案例,並在2021年導入兩台最新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成為全台少數擁有雙機配置的醫療院所。 多科整合,跨界合作 機械手術發展成績斐然 童綜合醫院自創院以來始終以「病人需求為優先」為宗旨,秉持創新精神、持續精進醫療品質。自2012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以來,歷經13年努力,目前已累積超過5,000例手術成功案例,並在2021年導入兩台最新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成為全台少數擁有雙機配置的醫療院所。童綜合醫院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涵蓋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1-color" style="box-sizing: inherit;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color: rgb(3, 146, 111);">胸腔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婦產科、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心臟血管外科與小兒外科/mark>等八大科別。透過跨科整合的手術模式,不僅提升整體醫療效率,更有效強化病患照護品質,有部分病人甚至能在單次住院期間接受多科別協同治療,手術安全性與術後復原速度皆大幅提升。 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表示,機械手臂手術技術發展迅速,從器械選擇到臨床經驗分析,醫院團隊持續優化手術流程,讓病患從術前評估到術後照護都能獲得完整而高效的醫療體驗。機械手臂的高精密度,讓血管與神經結構清晰可視,手術更安全、傷口更小、恢復更快,是現代高階手術的重要趨勢。童綜合醫院自創院以來始終以「病人需求為優先」為宗旨,秉持創新精神、持續精進醫療品質。自2012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以來,歷經13年努力,目前已累積超過5,000例手術成功案例,並在2021年導入兩台最新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成為全台少數擁有雙機配置的醫療院所。 病患見證:77歲吳伯伯現身分享 感謝童醫團隊重拾健康人生 為慶祝達文西手術案例突破5,000例,本院舉辦「突破五千例!達文西手術再創新紀元」記者會,特別邀請11年前接受達文西攝護腺癌根除手術的77歲吳姓病患蒞院現身說法,分享康復歷程。 吳伯伯回憶,當年因血尿與排尿困難就診泌尿科,經歐宴泉醫師診斷為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0-color" style="box-sizing: inherit;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color: rgb(33, 78, 211);">攝護腺癌第三期/mark>。初聞癌症診斷時內心極度沮喪,幸虧醫師詳細說明手術方式與預後狀況,最終選擇接受達文西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迅速出院,復原良好,並持續回診追蹤,至今身體健康、生活如常。他感性表示:「我真的重獲新生,十分感謝童醫團隊的專業與照顧。」 figure class="wp-block-uagb-image__figure" style="box-sizing: inherit; margin: 0px; border: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weight: inherit; outline: 0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figure> 邁向國際舞台 打造亞洲機械手術重鎮 童綜合醫院多年來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醫學合作,病患來源涵蓋東南亞、歐美各地,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醫師前來觀摩與進修。特別在泌尿外科、耳鼻喉科與婦產科領域,更被視為世界級機械手術觀摩中心,每年舉辦的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1-color" style="box-sizing: inherit;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color: rgb(3, 146, 111);">TICS(Tung’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國際研討會/mark>,成為台灣在機械手臂手術領域的重要學術平台。 童敏哲總院長指出,童綜合醫院將持續引進最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提升病患整體醫療體驗。今年更將導入最新單孔型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對於精密與微創手術如醫美領域,將有更廣泛的應用發展。他強調:「我們不僅希望做得好,更要做得領先,成為亞洲機械手術領域的領航者,為民眾提供安全、舒適、具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 -- Official Website:https://tconf.sltung.com.tw/imc/ FB:https://www.facebook.com/ttmhhimsc/ Email: thimsc.tung@gmail.com

    #關節置換#心血管治療#癌症治療#達文西手術#觀光醫療
  • 高效試管最佳代表,一個月順利懷BB!-3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高效試管最佳代表,一個月順利懷BB!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高效試管最佳代表,一個月順利懷BB!

    許久未來到臺灣,瑋寶媽這回帶著先生和小寶貝一同來到最熟悉的信義區,不是要到101逛街觀光,而是直奔W團隊,要親自來向王醫師道謝。o:p>/o:p> o:p>/o:p>o:p>/o:p> 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表示:「感謝王醫師的技術和W團隊的幫忙,現在身邊有朋友在問試管、在考慮要不要來台灣做,都一律推薦他們來這裡!」當時疫情期間也是透過朋友推薦,因過去在香港做試管的情況都不樂觀、加上臺灣治療費用較為經濟、整體流程也能滿足個人需求,當時就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過來。 回想起做療程的經歷,瑋寶媽不禁潸然淚下,流下的不是悲傷、而是充滿感動的淚水,過程中最擔心的除了失敗、再度面臨失落外,再來就是因為要配合上班時間,過程中諮詢師給予莫大幫助,親切的粵語服務大幅提升溝通效率、也讓一切從簡進行。o:p>/o:p>瑋寶媽飛來臺灣見王醫師一次就準備進入療程從打針、取卵到植入只要短短1個月,植2中1、僅花費一個月就懷上BB,整個過程都非常順利,可說是「高效試管」無誤,非常適合重視效率的準爸媽!o:p>/o:p> o:p>/o:p>o:p>/o:p> 平安順產後,瑋寶媽一直都在想哪天要帶寶寶來台感激貴人王院長,隨著寶貝年紀越大表情也越多,雖然現在自己玩一會兒就會失去耐心、需要父母多點的陪伴,而家中多了一位新成員也讓瑋爸媽有了全新體驗。 o:p>/o:p>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香港李小姐高齡備孕到順利產子
    【禾馨宜蘊】香港姐妹從高齡備孕到順利生子

    【禾馨宜蘊】香港姐妹從高齡備孕到順利生子

    來自香港的L小姐在40歲這一年終於迎來了她的可愛寶寶,原本備孕三年都不見喜訊,這次懷孕僅用了不到一個月。 L小姐回憶到,在2024年初春節期間親友相聚又被親友一遍遍的詢問什麼時候生寶寶呢?其實她和老公已經默默備孕了3年,只是一直沒有喜訊。又在一年前做了子宮肌瘤手術,所以生寶寶的壓力在39歲這一年正式到來。考慮到自己自然備孕3年又做了手術,所以春節後立刻去香港的多家生殖科進行諮詢,另外L小姐的朋友推薦說3月份在香港有一場備孕講座,要不要聽聽看?因為朋友就是在這家台灣生殖中心做的試管療程,而且即將來臨盆,所以L小姐就帶著聽聽看的想法前來參加。 從3月中聽講座和朱伯威院長一對一諮詢,了解到台灣禾馨宜蘊生殖中心的胚胎實驗室技術、療程價格以及便利的赴台入療方案,決定4月份的月經週期就入療試試看。 5月份L小姐完成了取卵和植入,沒想到很快驗HCG的時候就知道了已經懷孕。在2025年4月份的香港備孕講座上,L小姐帶著小寶寶來到講座現場進行分享,希望給現場備孕家庭更多的鼓勵,抓準備孕時機,成功懷孕不必等。 想成功懷孕第一步:備孕檢查不可或缺! 一般而言,夫妻在未避孕的情況下,規律性生活一年仍未懷孕,即被視為不孕症,建議進行生育檢查。若女性年齡超過35歲,建議嘗試懷孕半年沒有結果時即可開始檢查,因為隨著年齡增加,卵巢功能可能下降,及早診斷有助於掌握生育黃金期。 ●女性生育檢查 1.抗穆勒氏管激素(AMH)檢測:評估卵巢儲備量,數值越高代表卵子庫存較多,但不直接等同於懷孕機率。 2.B超檢查: 觀察卵巢的基礎卵泡數(AFC)、子宮內膜厚度、子宮是否有肌瘤或息肉。 3.荷爾蒙檢測:包括FSH(濾泡刺激素)、LH(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PRL(泌乳激素)、TSH(甲狀腺刺激素)等,了解排卵功能與內分泌狀況。 4.輸卵管通暢檢查:可透過子宮輸卵管超音波或子宮輸卵管攝影(HSG)評估輸卵管是否阻塞。 5.子宮鏡檢查:直接觀察子宮腔環境是否有息肉、子宮中隔、發炎等問題,還可以進一步處理解決。 ●男性生育檢查 精液分析:測量精子數量、精子活動力、精子形態等,評估受孕機率。 備孕檢查後的下一步? 1. 適時尋求輔助生殖技術,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可能會建議以下方法: ✅藥物治療:如促排卵藥幫助卵巢排卵,提高受孕機率。 ✅人工授精(IUI):適合輸卵管通暢、精子稍微不足的情況。 ✅試管嬰兒(IVF):適用於輸卵管阻塞、卵巢功能下降或精子狀況不佳的夫妻。 2.改善生活習慣,這些你做到了嗎? ✅規律作息、早睡早起,讓荷爾蒙維持穩定。 ✅戒菸戒酒,避免影響卵子與精子品質。 ✅減少壓力,長期壓力會影響排卵與精子活動力,適時放鬆很重要! 為何選擇台灣試管嬰兒? 對照兩岸三地來說,台灣的試管嬰兒費用較親民,療程安排靈活,且診所回診效率高,減少海外個案的不便。這位香港媽媽的療程採用了藥物週期植入法(荷爾蒙控制HRT療程),彈性選擇植入日期,減少回診次數,同時還能提升胚胎著床率,最終順利懷孕! 台灣IVF療程大突破 在台灣,禾馨宜蘊醫療團隊為她優化促排方案,成功取出 16顆卵子,形成 10顆囊胚,並透過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確保胚胎健康,切片兩顆胚胎全部正常,最終順利懷孕!禾馨宜蘊特有的分次送檢服務,讓備孕家庭能夠用少少的錢來檢測胚胎健康,不用一次就付一大筆,減少療程費用對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 香港L小姐在備孕講座活動現場給予來賓的提醒,最多的還是「備孕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台灣最好的生殖機構就是宜蘊」。 結論:如果您也處在備孕的艱難時刻,不妨來與禾馨宜蘊的專科醫師聊聊看。不方便立刻來到醫師診間的話,也可以採用線上視訊形式進行諮詢。

    #生殖醫學
  • 像「屋企人」般照亮跨海試管求子路!-3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像「屋企人」般照亮跨海試管求子路!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像「屋企人」般照亮跨海試管求子路!

    來自香港的瑋寶一家,這回特地帶上花束和滿滿感謝來探望王院長,活潑帶點E人特質的瑋寶不久就要上小學,雖是第一次回娘家,但這位和王院長同天生日的小女孩到了診所完全不怕生,跑上又跑下、就像自己家一樣自在從容。 瑋寶媽憶起8年前求子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療程中也曾經歷過幾次冷凍胚胎植入失敗,直到最後一次新鮮周期植入才成功抱到寶寶,她也表示:「 每次回診,王醫生和團隊的溫暖陪伴,總讓人感覺像「屋企人」(家人)般!」,在他們最不安、混沌時給予堅定溫柔的支持,尤其護理長在每次回診時親切與耐心的問候,對於當時遠道而來的他們,是最溫暖難忘的,加上先生的情緒支持與身邊姊妹的鼓勵,讓她順利度過這些挑戰。 這段跨海求子旅程有許多令人難忘的插曲,曾因先生護照效期不足、夫妻倆必須分開飛來台灣治療;猶記當年香港颳起風球,一度焦急與不安深怕無法趕上飛機。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波折與考驗,反而成了這跨海求子路上最深刻且驕傲的印記。 兩人感性地說,感謝王家瑋醫生和整個團隊一路上的陪伴,才讓這個屬於「Made in Taiwan」的奇蹟「蛋」生,在回「娘家」的尾聲,瑋寶也靦腆地用廣東話說出:「謝謝王醫生帶我來到這個世界!」小小稚嫩童音代替父母說出心裡大大的感謝!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給每一位在求子路上的你
    從保溫箱走出來的生命奇蹟:1100克早產兒,長成百公斤新郎官

    從保溫箱走出來的生命奇蹟:1100克早產兒,長成百公斤新郎官

    💬1000克到10萬克:從保溫箱早產兒到100公斤新郎官 31年前,「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醫師幫助一對夫妻迎來了夢寐以求的寶寶。當時的媽媽——「鍾姐」,35歲、結婚11年,雖然全力拚事業,但內心始終渴望成為母親。o:p>/o:p> 在試管嬰兒剛進台灣時,她就鼓起勇氣接受療程。第一次植入失敗後,她和丈夫說好:「試四次沒成功,我們就去環遊世界。」第二次嘗試就幸運懷孕,著床成功後,她以為一切已步入正軌,卻沒想到挑戰才正要開始。o:p>/o:p> 👶27週早產,1100克的奇蹟o:p>/o:p> 懷孕24週那天,鍾姐突然出現劇烈宮縮,送醫時胎兒已從子宮頸滑出6公分。醫療團隊小心地將胎兒推回縫合,鍾姐只能臥床保胎。儘管如此,子宮仍持續出血,最終在第27週不得不剖腹產下這名僅1100克的早產兒。o:p>/o:p> 孩子出生時全身插滿管線,無法進食,醫師坦言存活機率不高。但18天後,醫療團隊嘗試餵1cc牛奶,雖一開始無法吸收,但經過93天的奮戰,他終於出院。 💡放手,才是最深的愛o:p>/o:p> 「那93天,我學會了什麼是『放手』。」o:p>/o:p> 鍾姐回憶,那段日子她什麼都做不了,能做的只有相信與陪伴。她明白,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父母無法控制一切。o:p>/o:p> 這份領悟延續到教養方式上,她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自由與信任。兒子從小活潑吵鬧,甚至被才藝班退學,但在國外求學卻展現優秀的領導力與適應力,如今更已成為成熟穩重的新郎官。o:p>/o:p> 👨‍⚕️當年的早產兒,如今已超過100公斤o:p>/o:p> 2024年,鍾姐的兒子迎來人生新篇章——結婚了。那位當年僅1100克、住了93天保溫箱的嬰兒,如今已成為挺拔健康的壯碩男子。o:p>/o:p> 婚禮上,鍾姐的丈夫開玩笑說:「這是一段從1000克到10萬克的故事。」曾啟瑞醫師也親自到場,見證了自己31年前親手接生的孩子,如今成為一名丈夫,一段生命的奇蹟圓滿收束。 🌱給每一位在求子路上的你o:p>/o:p> 「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結果,但若無法改變結果,就請學會放手,饒過自己,也饒過那些愛你的人。」o:p>/o:p> 鍾姐感性地說:「人生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答案,生不出孩子,不代表你的人生失敗了。」 📍諮詢電話:+886-2-2725-2333 📍微信:tfc_ivfo:p>/o:p> 📍WhatsApp:https://wa.me/886928651058 o:p>/o:p> 📍E-mail:admservice@tfcivf.como:p>/o:p> 「TFC小幫手」掛號Appo:p>/o:p> IOS下載(連結:https://pse.is/3pj328)o:p>/o:p> Android下載(連結:https://pse.is/3ppxzz#) o:p>/o:p>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實力,在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中獲頒「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獎;院長周德陽(左2)
    中醫大附醫榮獲2025年《Healthcare Asia Awards》雙料大獎 勇奪「年度醫院」與「年度CEO」 彰顯智慧醫療與永續領導力

    中醫大附醫榮獲2025年《Healthcare Asia Awards》雙料大獎 勇奪「年度醫院」與「年度CEO」 彰顯智慧醫療與永續領導力

    2025年備受矚目的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頒獎典禮,於4月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隆重舉行,該獎項表揚亞太地區在醫療創新與社會貢獻方面表現卓越的機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獲頒 「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大獎,成為台灣醫界的耀眼標竿。同時,院長周德陽獲選為「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成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專業領袖人物,展現其卓越醫療管理與創新成就,雙料獲獎實至名歸。 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實力,在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中獲頒「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獎;院長周德陽(左2)並獲選「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專業領袖人物,展現其卓越醫療管理與創新成就,雙料獲獎實至名歸。 o:p>/o:p> 智慧醫療X創新生醫 引領優質永續醫療新未來 周德陽院長表示,此次榮獲「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殊榮,充分肯定中醫大附醫在智慧醫療、創新生醫與永續發展方面的深耕成果。周德陽院長指出,中醫大附醫近年來持續深化數位轉型與智慧醫療,屢獲國際肯定,包括:美國Newsweek新聞週刊2023–2025年連續三年全球最佳醫院、2023–2025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HIMSS(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協會)多項最高成熟度認證,包括今年3月成為全台首家通過AMAM 第七級-最高等級認證,及INFRAM 7、EMRAM 7、及DIAM 6等高階認證,榮獲台灣首座Davies Award和2023年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最高分等榮譽。o:p>/o:p> 周德陽院長強調,醫療品質的核心在於「以病人為中心」。在醫療創新方面,中醫大附醫透過七大跨領域研究平台,積極推動AI醫療與創新生醫發展,涵蓋細胞治療、外泌體、腸道菌相、感染基因體、神經退化性疾病等領域,並深化產學合作。例如,成功開發全球首例針對實體腫瘤、獲美國FDA核准的異體CAR-biTE GDT細胞療法,開創國際先例,為病人帶來全新治療希望。此外,中醫大附醫榮獲「台灣永續行動金獎」與「亞太永續行動銀獎」,展現醫院在淨零排放與綠色醫療上的積極作為,體現醫療創新與社會責任並行的價值理念。o:p>/o:p> 周德陽院長榮獲亞洲年度最佳CEO 精湛醫術與卓越領導並進的國際典範o:p>/o:p> 此次能從眾多亞洲地區頂尖醫療領導者中脫穎而出,榮獲「CEO of the Year亞洲年度最佳執行長」,周德陽院長不僅展現卓越醫療行政管理能力,更以神經外科專業在醫術領域備受推崇。他所研發的「腦出血內視鏡血腫清除術」,已被納入哈佛大學《臨床神經外科技術》教科書,成為國際中風手術標準,大幅提升病人存活率與術後預後。周德陽院長感謝專業人士與同儕的高度肯定,並特別強調團隊的關鍵角色:「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中醫大附醫的成就,正是來自跨領域、跨專科團隊長期以來的攜手努力與堅持。」o:p>/o:p> 周德陽院長的傑出領導力也於2024年獲得美國權威媒體《Newsweek》肯定,獲選「Top Hospital CEOs」。該評選表彰在醫療創新、病患照護與組織領導上展現卓越表現的醫療機構領袖,並以人本精神、科技應用與團隊文化為核心指標,具高度國際影響力。周德陽院長為亞洲少數入選者之一,帶領中醫大附醫積極推動AI智慧醫療,並在病人照護與醫療品質上屢創佳績,充分展現新世代醫療領導者的遠見與格局。o:p>/o:p> 中醫大附醫自2022年起承接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由周德陽院長擔任計畫主持人,帶領全院團隊,將台灣卓越的醫療軟實力與醫衛產業輸出拓展至馬來西亞與汶萊,成果斐然。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代表與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特地出席頒獎典禮表達賀意與肯定,彰顯中醫大附醫在推動醫衛新南向的具體成果有目共睹。這些成果透過第三方國際認證機構的競賽獲獎,不僅提升了台灣國際醫療品牌的全球能見度,更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的實力與影響力。o:p>/o:p> 展望未來,周德陽院長表示,醫療的核心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對生命的關懷與社會責任的實踐。中醫大附醫未來將持續深化智慧醫療、永續發展與跨域合作,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高品質醫療照護,並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攜手共創更優質、永續的全球健康新願景。o:p>/o:p> 中醫大附醫獲得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的「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與「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院長周德陽左2,唯一獲獎人)兩項大獎殊榮。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代(右2)表與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左1)特親赴頒獎典禮道賀勉勵,肯定中醫大附醫推動醫衛新南向成果有目共睹,更讓台灣國際醫療品牌在世界發光。 o:p>/o:p> 【關於中醫大附醫】o:p>/o:p> 打造全台高品質醫療網絡 深耕急重難罕症治療 o:p>/o:p>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擁有22家醫院暨體系機構,台中總院擁有2,000床位與5,900名專業醫護及行政人員,長期深耕重大與複雜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其特色醫療涵蓋腦中風與心血管介入手術、器官移植、質子治療、細胞治療、多重器官重建及微創手術機器人,醫療服務範圍遍及台中都會區至偏遠山區。o:p>/o:p> AI助攻創新醫療品質 強化遠距照護 o:p>/o:p> 醫院推動多項智慧醫療創新方案,如「i.A.M.S智慧抗菌平台」降低敗血症死亡率,「Smart Heart智慧心臟平台」提升心肌梗塞遠距照護,透過「HiThings智慧重症戰情室(Tele-ICU)與ARDITeX智慧肺護守」強化重症醫療。此外,面對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台灣,中醫大附醫建置全台首創遠距洗腎平台,有效改善提升偏鄉腎病患者的醫療可及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臺灣) 官網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Detail?depid=111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MUHInternationalCenter/ 服務專線: +886-4-22052121#12961~12964 電子信箱:imc@tool.caaumed.org.tw

  • ROSA羅莎雙膝關節置換手術令俞先生相當滿意
    美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ROSA羅莎雙膝置換術圓夢

    美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ROSA羅莎雙膝置換術圓夢

    76歲的美國華僑俞先生,3年前因退化性關節炎不良於行,外出總要旁人攙扶,內心雖然抗拒卻無能為力。趁著陪太太回台灣娘家,專程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接受先進的ROSA羅莎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次更換兩側膝蓋。術後不到一週就能日行萬步,也能上下樓梯,令他相當滿意,他開心地說,終於又可以和太太四處旅遊,不用老是坐著等人了。 俞先生是香港華僑,和來自台灣的太太定居美國已45年,日前特地利用陪太太返鄉探親的機會,從台北南下嘉義,掛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的門診。兩夫妻從未到過嘉義,朋友也告訴他們不必捨近求遠,在北部醫學中心就有相同的設備,但俞先生事前上網做功課,認為黃立人醫師值得信賴,看診時又與黃醫師理念相投,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身體交給黃醫師。 俞先生說,羅莎手術系統雖然在美國發展的時間比台灣早,但他認為台灣的醫療服務更為細緻,而且同為華人,在討論病情上更容易溝通,所以才決定到台灣就醫。捨棄醫學中心則是因過去陪岳父就醫的經驗,診間人滿為患,甚至有的醫師只花幾分鐘就看完一個病人,讓他印象不佳。 俞先生在3年多前,走路開始覺得膝蓋疼痛,尤其上下樓梯或走上坡路,更是痛到幾乎無法移動。他和太太都熱愛旅遊,特別喜歡去各地的國家公園遊覽,但園區地形崎嶇,他的腳常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坐著枯等,或者讓家人扶著他走。對於被稱為「老帥哥」的他,無法獨自行走讓他的心裡特別感到不舒服。 俞先生曾在美國就醫,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止痛,但維持不久又痛起來,也曾動過關節鏡手術,但術後必須長期到醫院復健,他怕麻煩只去了兩次就半途而廢,因此當得知羅莎手術是以走路取代復健,覺得符合他的期待,黃立人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術前詳細檢查及解說,也讓他非常放心,他只看了一次門診就決定接受羅莎手術治療。 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械手臂系統輔助,透過術前X光設計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定位,準確校正關節和植入物之間的密合度,以最小的侵入方式進行微創手術,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並減緩疼痛。且因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不僅降低手術麻醉風險,也減少病人出血及發炎反應,病人術後通常只會有傷口縫合的疼痛感,恢復期大幅縮短。 俞先生一次更換兩側膝蓋,在恢復室就能活動雙腳,隔天即可下床。為了儘快復原,他在住院期間勤於練習走路和爬樓梯,僅僅不到一個星期,腳力便迅速恢復,每天走路都超過一萬步,甚至比正常人還能走。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門診拆線,經醫師判定復原狀況良好,隔天即和太太帶著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雙腿返回美國。

    #關節置換#觀光醫療
這個資訊是否對你有幫助?
展開選單
關閉選單
回上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