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寶是在新加坡試管求來的,一直在期待,看看能不能自然迎來二寶,結果備孕一年二寶沒來,我們就決定在台灣做試管。當我在TFC官網看到王瑞生醫師 介紹, 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黑暗中總有一線光明,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令人絕望的),當下就決定,就是這位醫師了。 當時大寶選擇在新加坡醫療院所,因為政府有補助試管費用,但環境相較TFC沒那麼新穎
後疫情時代,如何建立一個新型態的醫病關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從專業出發,守護全球華人的健康!醫療領域和IoT智慧物聯產業跨界合作,攜手催生遠距醫療應用,在政府領導下,遠距醫療諮詢服務已從臺灣偏鄉擴展到國際,更延續到一站式的落地醫療服務。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中國附醫、健康益友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配合政府發展國際醫療以及新南向政策,推展遠距醫療,中國附醫與健康益友更進一步聯盟,從
62歲上班族男子連續四年做胸部X光檢查,都未發現異常,他聽說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發現早期肺癌,因有長年抽菸習慣而「試試看」,沒想到竟然在右上肺葉找到一顆1.5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肺癌。 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醫學影像科醫師洪盈盈說明,胸部X光敏感度有所限制,有時候1.5公分的腫瘤也不一定看得到。 這名上班族表示,他從2016年開始,每年定期做一般健康檢查,因為有抽菸的關係,都會加選胸部X光,皆
國際醫療中心o:p>/o:p> 台灣國際醫療服務至高榮譽「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11月10日在衛生福利部大禮堂舉辦頒獎典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榮獲今年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是繼2017年獲個人、團體兩獎項,2018年獲個人獎後第三度獲獎,總計4個獎項肯定,創下最佳紀錄。即使面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中國附醫仍成功突圍,透過整合創新模式,持續推動台灣國際醫療品牌與服務國際化獲得豐碩成果。中國附醫
這對夫妻已備孕10年,也在其他生殖中心嘗試了多次的人工生殖療程。去年,他們來到茂盛醫院,李俊逸醫師為他們制定了集胚策略和試管嬰兒療程。經歷了9次取卵療程後,胚胎師使用AI人工智能選胚系統和PGT-A挑選出3顆胚胎等級良好的胚胎。胚胎植入14天後,李俊逸醫師在夫妻的結婚20週年紀念日當天確認他們懷孕成功。 現在,現在的J小姐和A先生已經晉升成為“育兒新手”了,過著既平凡又忙碌
來自廣東的一對夫婦在中國經歷了2次的取卵都無果 來到茂盛醫院的時候 太太的AMH只剩0.07 這已經是接近停經婦女的狀況 好在他們沒有放棄! 李院長安排【第四代試管嬰兒借卵療程】 通過AI篩選出最優質胚胎植入 經過一次療程,就成功懷孕了 10個月後一位巨蟹座女寶寶加入了他們的家庭 【醫德高尚 送子觀音】 他們說「這幅錦旗展現李教授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這不僅是一份錦旗而是一份榮譽,李教授當之無愧擁
Mrs. Chiong (病人太太)感謝信: 致振興醫院感謝函 一. 感謝魏崢院長及其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 2020年我陪先生從馬尼拉到台灣去做心臟檢查,醫生建議要盡快做心臟手術,但因為新冠肺炎擴散,我們無法再入境台灣,拖到12月台彎略有開放,這時我朋友都建議我們要到振興醫院開刀,因為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心臟外科權威。四十多年的行醫經驗,開過數千次的心臟手術。於是我們與魏崢院長約談,兩位
國際醫療W Story: 有聽過『繼發性不孕』或在日文中有所謂『2人目不妊』嗎? 明明第一胎懷孕就很順利懷上,但第二胎就是遲遲不肯歸隊,自我懷疑在這群備孕媽咪身上從未少過。或許很多人認為已經育有第一胎的媽咪們還有本錢可以採取佛系備孕迎接第二胎的到來,但隨著時間流逝,年齡的增加與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儘管每個月經週期努力按表操課,好朋友卻依然準時報到,反覆輪迴下,有得時候這群媽咪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豁達
來自香港的俞小姐處於29歲的生育黃金年齡卻一直無法順利懷孕,29歲的她卵子庫存量(AMH)只剩下1.7,又加上輸卵管單側阻塞,要自行懷孕,真的很不容易。 2019年在茂盛醫院第一次取卵時,7個卵子受精狀況都不理想,李茂盛院長在之後的療程改變策略,使用超低氧氣濃度培養環境,將胚胎培養箱氧氣濃度從5%改成的2%,模擬成更接近輸卵管的環境,誘發胚胎的發育,經過5次取卵,不放棄的來台返國再來台地收集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