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引進機器人手臂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技術後,不僅有助手術的精準度提高、傷口變小、復原更快。過去經驗更發現,在機器手臂的輔助下,更能有效縮短手術後的復原時間,讓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而臺灣醫療團隊擁有豐富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經驗,每年近2萬例人工關節置換臨床經驗,並採用微創技術達到傷口小,恢復快之成效。臺灣生醫材料適用於開發亞洲人之關節材料,而在醫術、技術與國際知名度及價格等方面,比起全球其他國家,均具有相當優勢。
院長骨科親切看診
16歲徐妹妹生長過程時常向媽媽喊膝蓋痛,讓媽媽感到憂心並多次帶她去各大家醫院就診,徐妹妹左膝因盤狀外側半月板破裂,疼痛數年,接受了林主任專業的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徐媽媽表示現在天氣冷也不曾聽到女兒再喊不舒服了,真的很感謝林醫師的幫忙。 林冠宇醫師表示,少了半月軟骨的緩衝作用,患者的膝關節疼痛和關節軟骨的磨損將會持續惡化,形成所謂關節退化。對於許多患有此病變的老年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可能是較佳選擇
馬來西亞60歲許女士,4年前發覺雙腳膝蓋常疼痛,尤其打掃清潔要久蹲,有時痛到沒辦法站起來,近來疼痛加劇、走路一拐一拐,吃藥打玻尿酸沒改善,日前來台進行「Mako®機器人關節置換」手術,術後1個月,膝蓋不疼了,重拾正常生活品質。 (左上圖為術前軟骨磨損,雙膝關節炎第4期X光照。右上圖為置換人工部分膝關節術後X光照。) 60歲的許女士關節退化,尤其左右腳內側膝蓋關節嚴重為第四期,外側則無退化情
一名印尼籍勞工去年從11樓高處墜落當場昏迷,傷勢嚴重,被送往聯新國際醫院搶救。經過1個月的治療,家屬希望接回印尼就近照顧,聯新國際醫院啟動國際醫療轉送服務,由精通印尼語的腎臟科醫師戴道堅隨行陪同,確保病人全程獲得安全照護,並與當地最大醫療中心無縫接軌後續治療。 該名印尼勞工從高處掉落,全身多處骨折,肋骨斷裂,腦部及肺部受傷,下半身癱瘓,狀況危急,經過聯新跨科團隊全力救治,病情逐漸穩定。家屬考量後續
105年底一位缅甸籍W病患因腳部疼痛至本院就醫,由骨科江清泉醫師為其施作右膝關節置換手術,當時江教授囑咐病患術後仍需持續復健並追蹤觀察5年,若無異狀即可回台再次評估是否進行左膝關節置換手術。 病患於108年6月底再次回台就醫,本院國際醫療接待同仁於該病患回診時,詢問病患上次右膝關節置換的術後情況,病患開心的單腳跳躍多下,以顯其狀況非常良好,並表示她開完刀後的這二年右膝關節一直都很好,不疼痛。 只是
68歲的香港家事管家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必須天天吃止痛藥才能維持正常生活,若不服藥就寸步難行、疼痛到失眠,長期下來止痛藥越吃越多、藥效也越重,家庭醫師提出停藥警告,建議手術置換人工關節,無奈在港等3年排不上手術,決定來台至光田綜合醫院醫療旅遊。 盧女士指出,自己的左膝蓋已經嚴重退化,即使吃藥止痛也只能步行30分鐘,家庭醫師警告她不可以再口服止痛藥,否則將有傷身風險, 3年前在港預約手術卻遲遲等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深耕美國關島新市場三年有成,累積逾三百人次來台就醫,病人有口皆碑,中國附醫15日首次在關島舉行醫療成果發布記者會,關島議會議長Tina Muña Barnes議員、副議長暨多數黨領袖Telena Cruz Nelson議員與病人都到場與會,場面盛大。中國附醫助攻台灣國際醫療品牌名聲遠播外,也成功牽線關島兩位總督訪台,助力城市外交。整合醫療、服務、行銷三
OOO女士為來自中國的36歲髖關節受損之患者,因髖關節損傷,疼痛多年,於2016年5月來院就診,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爾後,病人留言表達對本院的感謝之意。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104年1月27日在外交部極力促成下與吐瓦魯簽訂《國際病人轉診協議》,以提升吐國醫療水準、促進吐國國民健康為目標。吐國中央醫院(馬格麗特公主醫院)與中山附醫為姐妹醫院,因中山附醫醫療援助吐瓦魯長達10年,深受當地民眾信賴與肯定,所以吐國衛生部特別指定中山附醫為吐瓦魯病人後送醫院之一。 《國際病人轉診協議》104年2月正式生效後,於5月開始啟動後送作業,經吐國當地醫院及本院駐地
★ Jack's Story: Mr. Jack居住於美國加州,已退休十多年,以往從事鋼鐵水管工程品管師的他,家境小康、生活無虞。近年來Jack飽受右膝關節嚴重退化之苦,在美國諮詢過多位醫師,皆表示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Replacement)」是他唯一的選擇,然而美國高額的醫療手術費用卻令他裹足不前。 今年九月,在他寶貝孫女的婚禮上,全家人一起懇求他,希望他別再因拖延忍耐而
為促進緬甸民眾對於國際醫療的了解,在配合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國際醫療發展政策,及外貿協會緬甸辦事處大力協助,於2014年7月12日在緬甸首府仰光舉辦「醫療案例分享記者會暨健康講座」,當日並邀請緬籍病友親臨現場,分享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附醫)就醫,接受國際醫療服務的經驗。 北醫附醫自僑安專案試辦以來,有許多緬甸籍民眾本院接受健康檢查及治療疾病,故特地針對常見疾病,派遣了神經外科、心臟外科以及骨
我國非洲重要友邦史瓦濟蘭王國恩彤碧王母陛下(H.M.Ndlovukazi Ntombi),多年來輔佐史王積極推動社會慈善工作,是廣受史國人民敬重及愛戴的國母。 2015年7月,王母陛下專程來台蒞臨北醫附醫,為近年來所受膝關節退化之苦,尋求醫療協助。經醫療團隊詳細檢查評估後,由骨科李建和主任的醫療小組為王母陛下進行手術治療,在各醫療專科及護理團隊合作照護之下,術後恢復及復建進度良好。 王母陛下對北醫
七十八歲的孫女士,來自中國大陸山東省青島市,三十多年來雙腿一直被「退化性關節炎」的毛病困擾著。近兩年狀況越來越嚴重,透過兒子在網上搜尋,找到了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陳英和名譽院長。孫女士在六月底到院,隔天即接受雙膝的「微創式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在四腳拐的協助下逐漸恢復行走功能;十天後,便順利出院返國。 「膝蓋疼得,我得用爬的才能上樓梯!」孫淑香女士說,三十多年來,每次雙膝疼時,總
膝關節疼痛常好發於高齡者,其主因為膝關節是由三部分的骨頭所形成,包含大腿骨的下端、小腿骨的上端及前方圓凸的臏骨。當膝關節活動時,這三塊骨頭會相互地接觸擠壓。正常的膝關節在這些骨頭的接觸面上,均包覆有一層光滑且具有彈性的關節軟骨,關節週邊環繞著滑液囊,分泌滑液,讓關節好像浸潤在潤滑油中,更加活動自如。健康關節的主角是軟骨,而幫手是滑液;當軟骨表面不光滑、或失去彈性,關節就無法順暢轉動、載重時也會疼痛
單位/發表人 : 骨科 謝國顯醫師 發表日期: 2010-03-24 47歲王先生是越南人,今年元月份突然無法走路,至當地的醫院就醫,醫師告訴他,「由於他的右腳膝蓋及小腿脛骨已經變形,需要換人工關節,但手術後膝蓋無法彎曲,可能也無法走路….」。聽完醫師的說法,他感到相當的沮喪,不知如何是好。茫然之際他與嫁來台灣多年的姊姊聯絡,姊姊得知本院骨科在台灣醫界頗有盛名,建議弟弟跨國來台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