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一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自拓墾先驅沈太江以來,家族繁衍日眾,為慎終追遠、表達孝思,沈氏後裔在乾隆46年(1781)建立沈氏宗祠;光緒末年發生地震,造成部份建築物毀損,昭和8年(西元1933年)加以重修,此為現今宗祠原貌。 沈氏宗祠屬於早期台灣傳統式建築,原有的建築被地震摧毀一部份,只剩下單進三間出?起的建築物。除檐柱為洗石柱外,其餘主體為木架構,木材多為福杉,屋瓦為台灣早期的黑瓦,屋脊為五形馬背、工字脊,內部是穿斗式與抬樑式混合木造架構,較特別是步口作捲棚頂,彩繪「夏賞綠荷池,秋飲紅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