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屿大道公庙初建於明代初期,尊为烈屿全境共奉的神佛,由全岛各村落分成八股轮流当炉主,故称为八保老大。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占据台湾的荷兰人结合海寇,大肆出没广东福建沿海,强夺劫掠,毁舍掳人,危害民生,烈屿大道公庙也在这段时期被上岸的荷寇焚毁,保生大帝神像暂由庙祝迁奉於西方村佛祖宫避难,到了清朝初年,全岛各村落信众再重新编组为「四甲」,每年由一甲轮流当值,迎请保生大帝神像回该境坐镇供奉。民国八十年之後,百姓经济环境日渐宽裕,乃思重建保生大帝庙宇,於是结合烈屿旅外侨亲成立重建委员会,於八十五年动工兴建,两年後落成,采钢筋混凝土结构、宫殿式构造、大殿加挂太子亭,庙高17公尺,前殿双台脊,殿内龙柱壁堵、人物鸟兽全以青斗石材雕饰,工艺精巧细致,栩栩如生。庙前是花岗石组砌的牌楼,全部面积650平方公尺,规模不但为烈屿全岛庙宇之冠,全金门的民间信仰寺庙中也无出其右者。楹联:廊柱联:保四时翠柏苍松风调雨顺;生万载青山绿树国泰民安。正门联:保生崇浯岛千秋德泽传丹井;大帝镇烈山万载馨香继白礁。左门联:三指审病情妙术回春称大帝;一丝通脉理仁民济物号真人。右门联:神井生金液普济人间功德大;丹炉炼妙方长拯疾苦法门高。中柱联一:座拥青山黄蜂出巢锺胜地;案朝陵水湖光回照映神居。中柱联二:东太武内拥麒麟频繁俎豆百代;北银城西临思明巍峨馨香千秋。中柱联三:保生镇浯岛广泽仁风露沾万物;大帝配乾坤浩施甘雨济渡众生。中柱联四:保生驱除瘴疠大地福臻香火鼎盛;大帝消灾化劫社稷增祥礼记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