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村的「剑潭」,民国四十五年,为兴水利建水库,名为「剑潭水库」。潭边传奇纷纷,神话添神秘,历久不衰,更是一奇,虽不至於列入民间另类聊斋志异,但确可助於茶余饭饱再添情趣。 地名由来: 一是攀附於郑成功,一是寄情於林爽文。前者是相传三百多年前,郑入台曾率兵至大龙村「征蕃」,连日遇蕃勇不顺,郑偶经附近深潭,慨叹战事不利,怨怒宝剑失灵,盛愤掷剑入潭,顿时潭水翻涌,历七日夜始平,遂有「剑潭」之名,但是乡谭与正史颇有差距,只具蒙胧揣测之美。 後者於乾隆五十一年在彰化起兵反清,全省征战,兵败北遁,经造桥心念俱灰,投剑入潭。另一种说法则曰林爽文领兵过此,将士渴难耐,林爽文举剑入地泉水涌出成潭,宝剑失潭中。 关於如何取剑,亦有传说,一说以谷壳为绳方可钓上,曾有人以麦芽糖黏上谷壳垂钓宝,果然剑现潭面,但天远处传声:「那不是谷壳,而是麦芽糖绳」,宝剑即沈。千里传音,有其荒诞,但亦不失遐想。 另一说每月初一和十五朔望日子时潭水特别明净,宝剑会漂浮而出,时过剑沈。乡民相邀查证传信,唯至今未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