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桂村慈化寺里主祀董公真人,董公真人是义竹乡翁姓宗亲的公佛,记载是随福建 安溪科榜 翁姓宗亲在清 康熙末叶年间入垦二竹围庄时的守护神之一。 慈化寺主祀董公真人,出生於隋朝末年,生长在江南地方,因年少时赋性颖悟,对於当时遭逢时局乱世,自己也对富贵视若浮云,所以自我起了雅慕清修的念头,於是身体力行,在虎溪遁迹,鹫岭修身,闽南顿悟,东麓成真,拓佛踪於安溪科榜,显神异域於桐城。 董公真人本居西天,是为古佛,降临东土,以做高僧,禅机早得,玄真诠秘,道学深研,微妙奥精,圆明真性,一佛归心定静,道德润身,万魔降伏,净土消遥,常开方便法门,娑婆济渡,阐述後学津梁,故获玉封慈悲救世道德天尊,後因显赫於福建 安溪 科榜进宝殿内,灵化於慈化寺中,人又称老祖,且共有董、徐、杨、许、吴、薛、赵等七真人。因义竹乡翁姓宗亲大多从福建 安溪科榜乡入垦义竹而繁衍至今已有九代之多,董公真人显灵护佑义竹 翁姓宗亲,实是不在话下,清领末期的义竹贵溪公和滨溪公裔孙曾轮流供奉,现董公真人有二尊称大董和三董的佛尊目前供奉在义竹慈化寺内,二董则供奉在义竹村碧兴宫内。 据了解,清 康熙末叶,董公真人初奉到义竹时是以公厅格式供奉,後因义竹 翁贵溪公和翁滨溪公裔孙等,事业有成,各创建宗祠後,得以在宗祠内供奉。 慈化寺的兴建,事由於董公真人灵验显化,慈悲救世,各方大德信士之响应,众意建寺,庄长(第一届省议员)翁新台 先生捐地,乡民翁天化、翁国精等信士发起计划设计,采用仿宋式宫殿建筑风格,因受各界善男信女,众意虔诚捐献,在民国六十二年五月择良辰吉日举行落成暨入火安座大典,名曰慈化寺,定每年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是董公真人诞辰,寺前广场建有戏台一座,而左厢是为後续所扩建,供信徒会议、招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