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又称仙公庙,清光绪28年(1902年),由来自福建漳州的学者林扬发起,召集坪林地方人士共同建寺。当时曾向木栅指南宫孚佑帝君( 吕洞宾) 分灵镇殿,以破天然风水之煞,这里还可俯瞰大舌湖及梯田景观,冬天则是绝佳观雾点。本寺庙位在北宜公路的半山腰,是新北市坪林区重要的地标,也是一个观光据点。源自民国前壬寅年,开基建寺至今计108年。寺庙出水口为「蟾蜍潭」,潭中清澈,凉可沁心,「蟾蜍潭」上有块大石,称为「蟾蜍石」,石下有一大洞,洞深不见底,每遇刮风下雨,洞内发出声音轧轧作响,教人称奇。 本寺原为茅草屋顶建筑,经多次之整修、改建为现时之形式,由於交通逐渐发达,北宜高通车後,香客日益增多。每遇庙庆法会,由十方涌入之善信大德,数以万计,此乃神恩广大慈悲显化所致,如今欣见庙貌庄严,香火鼎盛,历经多少风晨雨细日出日暮,所为沧海桑田,众信徒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劳苦功高,谨志既往以励来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