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選單按鈕

中研院历史文物陈列馆

电话:886-2-26523180 地址:115 115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2段130号
学术传承本所第一任所长 傅斯年先生於1928年创建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以史语所优越的组织与研究能力为後盾,於1933年委托成立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他认为博物馆主要目的在教育民众,以提升国民素质,开启国人文化视野。他的博物馆理念带有浓厚的自然史博物馆性质,与收藏展示古董的博物馆截然异趣。自抗战前至抗战结束的十多年间,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关系更形密切,两个单位合作进行多次的考古发掘和民族学调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随史语所迁来台湾後,於1949年与北平故宫博物院合并成立「国立中央、故宫博物院联合管理处」,1965年改制为「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无形中便消失了。1958年史语所考古馆落成,辟有考古陈列室一间,1986年历史文物陈列馆大楼启用,一、 二两 楼辟为展览厅,博物馆的规模乃初步成形;至 2002年6月历史文物陈列馆於整修後重新开幕──中央博物院的立馆精神, 终於在他的老本家史语所以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为导向的历史文物陈列馆再度复活。本馆的馆藏品与一般艺术博物馆所蒐集的藏品最大不同处在於﹕ 它们不仅具备文物本身的历史文化与考古知识的价值,同时也具体说明史语所自 1920年代後期以来 ,以及 近代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 知识社会里的新定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基本治学方针,即要研究者走出读书人狭隘的小书斋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以第一手资料的蒐集与研究,为史学研究的首要工作。这种 坚持无徵不信,实证求真的科学批判精神和理念, 不仅是史语所的传统精神 ,而其研究具体成果的展现,则落实在 历史文物陈列馆 展出的内容。在全球化的 21世纪﹐知识已经不再是典藏在象牙塔里的精品,而是必须走入各个社会阶级的公众领域,开启辩论,激发想像,勾勒远景。本馆自许要为知识体系与民间大众之间建立桥梁,传承过往的成果,迈向未来的挑战。也希望民间社会传来的声音与批评,成为鞭策史语所反省与改进的动力。迈向学术博物馆的新里程为迎接新时代的知识文化使命 本馆於 1997年封馆整修,并重新规划展示主题与内容﹔同时,改善本馆典藏库房的环境,依青铜及有机文物的性质,设有两个恒温恒湿专室。1994年成立了文物维护实验室,以达到文物研究、保存及维护的责任;最後,将展览及教育推广等相关资源与人力,进行整合,期使本馆朝博物馆专业经营的方向逐步转型。现阶段的典藏工作重点,除积极将所藏中原考古文物重新整理外,亦配合国科会「国家典藏数位化计画」,将文物影像、资料数位化。本馆2002年重新开放後,将以常设典藏展为主,每年配合小型的特展与相关的教育推广活动,将本所历来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大众分享。 诚如傅斯年先生在创所初期所提倡的,研究工作与博物馆的并存,是不相冲突的。在勤於学术研究之余,兼顾普及教育和文化提升的责任,正是史语所长期以来的主张;历史文物陈列馆作为展示本所学术研究成果的场所,珍贵的历史文物将不只是学术研究的材料,同时让观览者皆能欣赏且有所得,以引发人们对於学术的了解与兴趣,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
这个信息是否对你有帮助?
展开选单
关闭选单
回上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