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考古研究,受到战火影响,在民国六十年代才陆续展开,其中在复国墩遗址、溪边海水浴场海岸发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贝塚,相当激励台湾考古界,遗址地後挖出红色和黑色陶片若干,最远可追溯到与台湾及福建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李庆尧博士,曾在金门南海岸聚落发现植物印痕化石,经初步判断,年代超过一百万年以上,比台湾所发现的植物化石保存更完整,这项重大发现,将有助还原金门古代环境与气候面貌。复国墩聚落则位处金门岛最东端,路经传统古厝聚落後可抵达边,可看到一些还保留着的军事工事。这里沿海为岩岸地形,花岗岩体隆起形成陡峭的斜坡,居高临下的位置,特别适合设置岗哨。为了防御敌军登陆,岩坡上可见遍值叶缘具有锯齿的龙舌兰,还有破碎的玻璃酒瓶以混凝土固定在岩石上,形成一整片锐利的「刀坡」。如今这类曾经普遍出现的工事大多都已清除,留存的地点较为偏僻,但仍可让人感受过去局势险恶的两岸关系。资料来源:金门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