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基祥是国内少见的青年竹雕家,小时候看到自家经营的传统竹子加工厂由兴盛走向没落,他不但没有放弃与竹为伍,反而选择在竹雕创作上开启另一片天。他在就读竹山高中美工科时就对竹雕情有独锺,经常跑到台中拜师学习;当完兵後立刻成立工作室从事创作,在名师陈铭堂指导下,作品很快在工艺界受到重视。 ■从生活找灵感 将灵感生活化 对竹材有相当程度了解的叶基祥,於竹雕创作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对於人面竹材运用,过去师傅多半在面部刻画成各式各样的表情,而他却大胆地将面部竹节镂空,运用透雕手法产生一个个引吭高歌的趣味作品,取名人间系列,获得极高评价。叶基祥也很擅长荷花创作,对虫、鸟、青蛙等都有精心刻划。这些与众不同的作品,他说,这些都来自於乡下生活观察所得。 从事竹雕近二十年,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或许是经历过竹业由兴盛到没落,叶基祥有感於国内竹雕艺术家太少,很难形成一股力量,而一般人对竹雕工艺也很陌生,因此他在竹艺创作有所成就後,近年来朝生活工艺进行创作,用简单的线条搭配竹子特有的质感,做出一件件既可观赏,也具实用性竹艺商品。他强调,唯有透过生活化的表现,让民众可以亲近竹艺商品,进而懂得欣赏竹艺,才是提升竹雕艺术的根本之道。 为了传承竹雕工艺,叶基祥开始在文化局主办的竹雕班中教学,或许是求好心切,在基础课程上常吓跑很多人,因此在方法上,他改以提高学员兴趣为目标。他表示,从培养一些具备竹艺监赏力者开始,再来谈进入竹艺创作或许较为实际些。(图文出自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