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鹿草最高行政机关乡公所旁的鹿仔草民俗文化学堂,成立的时间很短,三年都不到,2008年3月才正式落成。文化学堂外观上由艺术家卢铭世设计,房子有了整个黄色与咖啡的底色,妆点上梅花鹿的斑点,让外观有鹿奔腾,与一旁的乡公所相较,显得更活泼,但也能相互连结,吸引大家注意而好奇走进来。毕竟,这是一个「外貌协会」的时代。学堂内部,一楼以各类型展示为主,介绍了鹿草的文化特色与产业风貌。二楼规划作为活动与研习课程使用,开放至今,一系列编织、捏陶、插花的课程,由鹿草本地 的老师来带领,很快额满,甚至吸引了邻近的布袋、义竹人来询问。虽然学堂年轻颇轻,但建筑本体却颇有年代,原本是1978年就成立的鹿草乡卫生所旧址。曾经是乡民来打疫苗的地方,童年时在此哭闹的画面,还有不少鹿草人依稀记得;也有不少人在此「阿」张大嘴巴,让牙医好好检查修理一番,可以说是血泪交错的地 方,对老一辈来讲非常有感情的。1950至70年代间,台湾各乡镇建立卫生所,医生、护士、保健员进行有系统的公共卫生工作,让许多传染病在台湾绝迹,具 有半公共服务性质的卫生所,曾经是许多偏乡最重要,也是在地最值得信赖的医疗所在。当时1978年建好的卫生所,後来和乡公所换地,在乡公所後方盖了 新的大楼,在2003年时搬去新家而空置下来。现在,不少鹿草长者所记得的鹿草乡卫生所,竟然还是现在的「民俗文化学堂」这个地方。一手规划出鹿仔草民俗 文化学堂的首任掌门人郑宏毅说,甚至在重新开放举办特展时,还遇到老人家要进来挂号……。只能说,数十年累积的情感真是太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