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底,臺南市文獻委員曾在大南門外管事園發現了一座坐北朝南的荷蘭時期漢人陵墓,由於墓碑上落款的年代早於鄭成功來台驅荷的時間,因而被認為是荷蘭時期,流寓的漢人留葬在臺灣的最早一座墳墓。曾振暘的墓碑,坐北向南,採用花崗石打造,尺寸較藩府曾蔡二姬墓及藩府二鄭公子墓小,高度僅有76公分,寬度為53.5公分,雖然風化嚴重,但鑄刻深凹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辨。中央銘刻:「皇明澄邑振暘曾公摹」,上款題為:「崇禎十五年」,下款刻有:「孝子若龍若鳳同泣立」。澄邑,是福建漳州府海澄縣的簡稱;崇禎15年,相當於西元1642年,比起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明永曆15年(1661)早了19年,說明早在荷蘭人之前,臺灣已有閩南人出沒的蹤影。1953年、1975年,曾振暘墓經過兩度重修,2001年再度整理維護,在古意盎然的墓碑兩側添加了若干現代材料,幸好古貌未失;倒是兩旁新增了不少墓塋伙伴,和叢生的雜草,使得原本飽經風霜的孤寂古墓,染上了不少繁囂的熱鬧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