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书院为古仆风貌的三合院建筑物,座中为三开间正殿,三面有红砖围墙。集集光绪初年由於开发中央山脉及樟业大兴的影响,街肆繁荣,人文迹象呈活跃,於是士绅倡议建明新书院於柴桥庄。适逢光绪九年浊水溪泛滥流下甚多巨木,并利用从山内流出之木材筹建庙堂。神龛上主要奉祀文昌帝君神位,配祀有制字圣、紫阳夫子神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不论是神龛、悬匾、门厅、侧廊均有对联彰显明新书院传承儒学宗师的宏愿。近年来结合节庆祭典办民俗釆风、文化祭等系列,不仅俱艺文之功能且带动地方产业文化与观光。书院正殿为讲学所在,殿宇高耸,屋顶脊梁上以童子驭麒麟饰,栩栩如生,两侧置龙一对,花草、四脚缀饰,左右对称,表情生动。明新书院於民国七十四年奉内政部核定为三级古绩,修护皆依古貌建材,日式风格,是日治史实的证明,然而其简朴古拙的格局,是汉族移民屯居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