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逾200历史的纸寮窝,早期因盛产桂竹,促使金银纸造纸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竹县造纸重地。纸寮窝造纸渊源流长,约莫乾隆年间,纸寮窝的开山劈祖刘传老由广东省饶平县饶阳镇渡海来台,因为此地竹林茂盛且水源充沛,是个发展造纸的好地方,便开始了造纸事业,并定居於此,形成了刘氏的单姓聚落。民国82年居民建造「传老亭」,为了纪念刘氏祖宗慧眼开垦纸寮窝的辛劳,将古代如石轮等造纸器具陈列在此,缅怀先祖创业的艰辛,虽亭占地面积小,但为台湾第一座社区造纸纪念亭,意义非凡。纸寮窝造纸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因当地所制的是拜拜用的金纸、银纸,但在日治时期,当时日本政府禁止民间信仰,也禁绝焚烧纸钱的风气,纸寮窝的造纸业顿时停摆,当地居民只好转为务农。到了二次战後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才又恢复传统造纸业,只是荣景不久,机械化造纸很快取代耗时、费工的传统造纸业,在1960年代再度没落,而刘家子弟也因此迁移至外地发展,目前仅剩20几户的老人家守在村庄,但当地人为了保存传统产业,近年成立了「新竹县芎林乡纸寮窝刘传老造纸文化发展协进会」,向文建会争取经费兴建「纸寮窝造纸工坊」,於2009年落成,藉此将过去手工造纸的产业,以文化教育与休憩娱乐的方式规画呈现,让消失的传统老行业,有了再造的契机,也让年轻一辈重新认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