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庙旧名称为「大帝宫」创始於荷据时期,建庙於新化区丰荣里,俗称「洋子」。台湾县志载:「广储东里之大道公庙红毛时建」;台南县志自然志上卷第105页称:「荷据时期,荷人在大目降社教化土民,汉人即以洋子港为开拓中心,建大道公庙为精神堡垒,主祀保生大帝为台湾最早之神圣,有开台大道公之称云」。相传大道公自大陆乘船渡台,同舟有知县(县老爷) 为侣,到台时大帝告诉知县说:他住在埔羌林八卦宅(即今庙址)。大帝神威赫濯,灵感显应,曾为里民廖掌祖先踏堪厝宅,所择上梁时辰为天歹日、天歹时。因大帝有先见之明,测知当日县老爷,必临此地,乃即克破是情,因此廖家大兴,此为大帝来台显赫之神迹。本庙於清乾隆二十年,杨能万倡首重建一次。道光年间,境民亦修建一次。同治五年,董事杨胤、林猫、黄化、廖玉、沈全、陈芳、蔡亮、杨逝、李英东等发起募金壹千参百银元,大修筑一次。光绪三十年,地方有志醵金七百银元修缮一部分。民国17年,董事林德成、陈文山、萧汉、杨凯风、蔡盖仪、林鸦母、郑番、沈盛、杨天乞、林奢等发起募金修建一次。民国37年,董事陈连进、林大目、郑从、沈闩、杨明宪、蔡盖仪、钟水谟、陈金柱、陈水连、杨枝勇等再主事台弯光复後第一次之修建。(摘自南瀛文献丛刊第五辑之台南县的寺庙与神明)本庙原本列为第二级古蹟,可惜於民国63年重建後原貌已不复见,因此被撤销古蹟之列,可为古蹟庙宇拆建、整修者之殷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