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社盆地走台21线前往水里乡,中途可以瞧见在公路的右侧,有一尊相当高耸的太子爷的神像,那里便是武登村的铳柜天宝堂。当地铳柜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在清朝时期,原住民经常在水沙连古道的土地公鞍岭附近出草劫杀,因此清廷曾派驻营民兵,用以保护往返两地的商旅,当时曾有弹药库的设置,因此称为铳柜。另外一种说法,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後,日月潭一带的居民为了阻止日军进入,於是在铳柜附近的土地公鞍岭居高防守,与日军对抗,於是称为铳柜。天宝堂建於日据时期,以三恩主(关公、吕洞宾、灶王爷)为主神,庙貌宏伟。民国74年秋天,太子元帅奉旨镇守天宝堂,由於屡显神威,於是恩主降鸾指示信众,在庙後建一高6丈2尺7寸的太子元帅圣像,用以彰显太子爷护石乡民之神蹟。由於太子爷的造型相当高耸,於是成为铳柜的显着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