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潭水库位於水里乡与鱼池乡交界处的水里溪河谷中,131线公路旁,为利用水里溪河谷地形建筑大坝,用以储蓄日月潭发电後之尾水的人工湖泊。明潭水库下池坝是混泥土重力坝,水库呈湾镰刀型水域,储水量1200万立方公尺,每日水位变动28公尺,形成奇特的湖泊潮汐现象,晨曦时,云雾袅绕别有一番出尘脱俗的情境。湖面在公路下方,所以不论由公路上向下眺望湖景,或到湖滨一亲芳泽,都能深深感受到这里山清水明幽静的闲逸气质。【古隧道与水桥】日本人将日月潭第一发电所(门牌潭发电所-也就是大观一厂)发电後的尾水再发电,利用压力隧道接引,经过藤仔坑溪(电仔坑溪)时需越溪而过,遂建造一座水路桥,水越桥後再进入山脉压力隧道流往日月潭第二发电所(钜工电厂)堰堤;漕道高4.7公尺,宽4.8公尺,长60公尺,两侧各有5个溢水口,丰水期时,电厂为调节水位,放流大量尾水,水自溢流孔满出,以落差12公尺的高度,形成十道美丽的飞瀑,相当壮观;不过这个画面只有在夏季雨水充沛时,偶而呈现的景象,必须运气够好,才有缘得见。1919年,日本政府为兴建第一发电所,拓建集集支线铁路至门牌潭发电所,凿建隧道,隧道长280公尺,高约4.5公尺,宽约5公尺,依山型穿凿略呈S型,壁面有六个「避车孔」,以便火车来时供人避车之用。1934年电厂完工後,门牌潭至车埕间的铁道拆除,变更为公路,隧道保留;明湖水库兴建,公路成水潭,隧道不再有人车通行,隧道成为发电厂古蹟。古隧道虽历经90余年仍然屹立不摇,是外地游客寻幽访胜的好去处;但因隧道中并无照明设备,而且荒废日久,已成台湾夜叶鼻蝠的栖息地,若打算入内探秘,别忘了带手电筒及口罩,以确保安全与卫生;并请勿喧哗,以免惊扰了休息中的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