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16年间(1811),桃仔园深受传染病的危害,百姓遂捐钱盖庙,耗时二年完工,命名为景福宫,当年规划为前中後三殿,落成大典盛大邀请官员莅临,并受赠「赫声濯灵?、「德遍群黎?、「明赫感应?等三方匾额(现仍挂於庙内),显见此庙兴建为地方一大盛事。 景福宫主祀神明为开漳圣王,配祀为玄坛元帅,神像供奉於正殿,日後为了满足各方信徒需求,陆续增加佛教神只、道教神只、各行业祖师爷、泉州尊奉神只、助产之神、妈祖等,表现信仰的高度融合。 每年农历元月十七日至开漳圣王、玄坛元帅分灵的大溪仁和宫与南崁五福宫进香,是景福宫的祭典盛事之一,热闹的遶境,总吸引数以万计的香客参与,而农历二月十五日则为开漳圣王圣诞,亦有戏剧演出等一系列祝寿酬神活动,为期数十日,场面浩大。 具百年历史的景福宫,其建筑细节颇富艺术价值;全台稀有的歇山式「假四垂?屋顶,让宫庙外观更显壮丽;螭虎栱数量密集、多变造型为全台之冠,大器呈现斗栱之美;宫内各种木石雕刻、彩绘,皆出自名师之手,精美程度可媲美国外之百年教堂。 这座在地人口中的「大庙?,不单单是地方信仰中心,从古至今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早期的中正路、民生路即是以景福宫为中心向四方开展,形成商圈聚落。见证桃园百年风华的景福宫,而今摇身一变成为人们了解这块土地历史轨迹的首选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