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孔庙的创始起源可追溯至民国74年,当时地方人士石万全、简麒标等人发起兴建孔庙,以弘扬代表东方文化的儒家教化思想,并作为祭孔的场所,民国78年落成於虎头山,为全台最後一座官设孔庙。桃园孔庙以设立孔子立姿神像而非如一般孔庙仅有牌位为最特殊之处,具观赏价值。被称为「东方苏格拉底?的孔子,集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於一身,其伟大的学说如有教无类、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崇尚礼乐等,以及相关文献六经、论语、大学、中庸不仅大大影响中国文化,更远播至东北亚与东南亚,就连近代西方民主学者也都极为重视。 走访孔庙可深刻领略中华建筑之美;孔庙最主要的部分「大成殿?,仿照中国古代宫殿,重檐设计加上精细彩绘、层层斗拱尽显浑厚气势,金红色琉璃瓦顶其上的鸱鴞雕塑,代表孔子「有教无类?之精神。大成殿前的大成门,醒目朱红色门扇并没有如传统宫庙绘有门神,隐喻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门上的108枚门钉象徵孔子备受尊荣,享有威仪。孔庙为「庙学合一?,有别於一般宗教庙宇,同时具有祭祀与教育的用途。孔庙内有依循古制所做的各样礼器、乐器,每逢九月二十八日由市府主办祭孔大典传承孔学,礼生持礼、乐器献跳八佾舞,民众齐聚观礼,场面隆重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