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12年(1900年),先辈首倡人-儒生郭石定善士,向淡水中寮「行忠堂」呈请分堂刈香,恭迎到三芝小基隆,埔头街福成宫旁「曾林甘娘」民房内,创设安奉五圣恩主香位,供民众参拜,赐号为「智成堂」。隔年(1901年)着作「节义宝监」善书,劝世救劫,广受好评,从此声名远播。挥鸾渡化十四年後,民国2年(1913年)智成堂分为《小基隆智成宫》与《锡板智成堂》二处。智成忠义宫与锡板智成堂,均为鸾堂系统信仰,以儒为宗,因神设教,奉祀关圣帝君为主神,加上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先天豁落灵官王,岳武穆王,合为『五圣恩主』。民国2年(1913年),小基隆方面,将五圣恩主香位移安张子清私房,继续供奉及普化工作。民国15年,张乃爵继承父志,努力奔走,邀乡中首富曾石岳、庄长卢根德及其他有志仕绅,共同发起募建庙宇,有曾庆余、赖南等地主献地,民国16年(1927年)建正殿工程竣工,并将五圣恩主香位再移安新庙,同时塑造五圣恩主金身镇座,堂号加上「忠义」二字,以『智成忠义宫』为新堂号,自此香火鼎盛,神灵显赫,成为乡民信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