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661年,延平郡王郑成功率领战船、将士,到达鹿耳门外海。但因为水位太浅,大船无法进港,便在船头设香案祷告苍天,当时舰上有一尊随舰妈祖,蒙妈祖庇佑,瞬间潮水骤涨丈余,大军得以鱼贯而入,顺利攻取赤嵌楼也收复台湾。郑成功感念妈祖的恩德,於是在鹿耳门建庙,将随舰妈祖奉祀於庙内,也成了鹿耳门天后宫的最初雏形。但其实鹿耳门天后宫曾在1871年时曾到一场大洪水给冲毁,台江内海也在这些年内逐渐淤积,鹿耳门港成了船只无法通行的土地,台湾八景之一的「鹿耳连帆」,也就此一去不返,妈祖也在洪水後由炉主轮流供俸,直到1946再次於现址建庙,1977年再次扩建,目前看到的鹿耳门天后宫已是2002年再次斥资建设後的模样,但不管如何,鹿耳门天后宫的妈祖依然是来往游客必定进入参拜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