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個案故事

  • 給每一位在求子路上的你
    從保溫箱走出來的生命奇蹟:1100克早產兒,長成百公斤新郎官

    從保溫箱走出來的生命奇蹟:1100克早產兒,長成百公斤新郎官

    💬1000克到10萬克:從保溫箱早產兒到100公斤新郎官 31年前,「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醫師幫助一對夫妻迎來了夢寐以求的寶寶。當時的媽媽——「鍾姐」,35歲、結婚11年,雖然全力拚事業,但內心始終渴望成為母親。o:p>/o:p> 在試管嬰兒剛進台灣時,她就鼓起勇氣接受療程。第一次植入失敗後,她和丈夫說好:「試四次沒成功,我們就去環遊世界。」第二次嘗試就幸運懷孕,著床成功後,她以為一切已步入正軌,卻沒想到挑戰才正要開始。o:p>/o:p> 👶27週早產,1100克的奇蹟o:p>/o:p> 懷孕24週那天,鍾姐突然出現劇烈宮縮,送醫時胎兒已從子宮頸滑出6公分。醫療團隊小心地將胎兒推回縫合,鍾姐只能臥床保胎。儘管如此,子宮仍持續出血,最終在第27週不得不剖腹產下這名僅1100克的早產兒。o:p>/o:p> 孩子出生時全身插滿管線,無法進食,醫師坦言存活機率不高。但18天後,醫療團隊嘗試餵1cc牛奶,雖一開始無法吸收,但經過93天的奮戰,他終於出院。 💡放手,才是最深的愛o:p>/o:p> 「那93天,我學會了什麼是『放手』。」o:p>/o:p> 鍾姐回憶,那段日子她什麼都做不了,能做的只有相信與陪伴。她明白,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父母無法控制一切。o:p>/o:p> 這份領悟延續到教養方式上,她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自由與信任。兒子從小活潑吵鬧,甚至被才藝班退學,但在國外求學卻展現優秀的領導力與適應力,如今更已成為成熟穩重的新郎官。o:p>/o:p> 👨‍⚕️當年的早產兒,如今已超過100公斤o:p>/o:p> 2024年,鍾姐的兒子迎來人生新篇章——結婚了。那位當年僅1100克、住了93天保溫箱的嬰兒,如今已成為挺拔健康的壯碩男子。o:p>/o:p> 婚禮上,鍾姐的丈夫開玩笑說:「這是一段從1000克到10萬克的故事。」曾啟瑞醫師也親自到場,見證了自己31年前親手接生的孩子,如今成為一名丈夫,一段生命的奇蹟圓滿收束。 🌱給每一位在求子路上的你o:p>/o:p> 「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結果,但若無法改變結果,就請學會放手,饒過自己,也饒過那些愛你的人。」o:p>/o:p> 鍾姐感性地說:「人生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答案,生不出孩子,不代表你的人生失敗了。」 📍諮詢電話:+886-2-2725-2333 📍微信:tfc_ivfo:p>/o:p> 📍WhatsApp:https://wa.me/886928651058 o:p>/o:p> 📍E-mail:admservice@tfcivf.como:p>/o:p> 「TFC小幫手」掛號Appo:p>/o:p> IOS下載(連結:https://pse.is/3pj328)o:p>/o:p> Android下載(連結:https://pse.is/3ppxzz#) o:p>/o:p>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實力,在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中獲頒「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獎;院長周德陽(左2)
    中醫大附醫榮獲2025年《Healthcare Asia Awards》雙料大獎 勇奪「年度醫院」與「年度CEO」 彰顯智慧醫療與永續領導力

    中醫大附醫榮獲2025年《Healthcare Asia Awards》雙料大獎 勇奪「年度醫院」與「年度CEO」 彰顯智慧醫療與永續領導力

    2025年備受矚目的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頒獎典禮,於4月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隆重舉行,該獎項表揚亞太地區在醫療創新與社會貢獻方面表現卓越的機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獲頒 「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大獎,成為台灣醫界的耀眼標竿。同時,院長周德陽獲選為「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成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專業領袖人物,展現其卓越醫療管理與創新成就,雙料獲獎實至名歸。 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實力,在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中獲頒「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獎;院長周德陽(左2)並獲選「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專業領袖人物,展現其卓越醫療管理與創新成就,雙料獲獎實至名歸。 o:p>/o:p> 智慧醫療X創新生醫 引領優質永續醫療新未來 周德陽院長表示,此次榮獲「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殊榮,充分肯定中醫大附醫在智慧醫療、創新生醫與永續發展方面的深耕成果。周德陽院長指出,中醫大附醫近年來持續深化數位轉型與智慧醫療,屢獲國際肯定,包括:美國Newsweek新聞週刊2023–2025年連續三年全球最佳醫院、2023–2025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HIMSS(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協會)多項最高成熟度認證,包括今年3月成為全台首家通過AMAM 第七級-最高等級認證,及INFRAM 7、EMRAM 7、及DIAM 6等高階認證,榮獲台灣首座Davies Award和2023年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最高分等榮譽。o:p>/o:p> 周德陽院長強調,醫療品質的核心在於「以病人為中心」。在醫療創新方面,中醫大附醫透過七大跨領域研究平台,積極推動AI醫療與創新生醫發展,涵蓋細胞治療、外泌體、腸道菌相、感染基因體、神經退化性疾病等領域,並深化產學合作。例如,成功開發全球首例針對實體腫瘤、獲美國FDA核准的異體CAR-biTE GDT細胞療法,開創國際先例,為病人帶來全新治療希望。此外,中醫大附醫榮獲「台灣永續行動金獎」與「亞太永續行動銀獎」,展現醫院在淨零排放與綠色醫療上的積極作為,體現醫療創新與社會責任並行的價值理念。o:p>/o:p> 周德陽院長榮獲亞洲年度最佳CEO 精湛醫術與卓越領導並進的國際典範o:p>/o:p> 此次能從眾多亞洲地區頂尖醫療領導者中脫穎而出,榮獲「CEO of the Year亞洲年度最佳執行長」,周德陽院長不僅展現卓越醫療行政管理能力,更以神經外科專業在醫術領域備受推崇。他所研發的「腦出血內視鏡血腫清除術」,已被納入哈佛大學《臨床神經外科技術》教科書,成為國際中風手術標準,大幅提升病人存活率與術後預後。周德陽院長感謝專業人士與同儕的高度肯定,並特別強調團隊的關鍵角色:「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中醫大附醫的成就,正是來自跨領域、跨專科團隊長期以來的攜手努力與堅持。」o:p>/o:p> 周德陽院長的傑出領導力也於2024年獲得美國權威媒體《Newsweek》肯定,獲選「Top Hospital CEOs」。該評選表彰在醫療創新、病患照護與組織領導上展現卓越表現的醫療機構領袖,並以人本精神、科技應用與團隊文化為核心指標,具高度國際影響力。周德陽院長為亞洲少數入選者之一,帶領中醫大附醫積極推動AI智慧醫療,並在病人照護與醫療品質上屢創佳績,充分展現新世代醫療領導者的遠見與格局。o:p>/o:p> 中醫大附醫自2022年起承接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由周德陽院長擔任計畫主持人,帶領全院團隊,將台灣卓越的醫療軟實力與醫衛產業輸出拓展至馬來西亞與汶萊,成果斐然。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代表與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特地出席頒獎典禮表達賀意與肯定,彰顯中醫大附醫在推動醫衛新南向的具體成果有目共睹。這些成果透過第三方國際認證機構的競賽獲獎,不僅提升了台灣國際醫療品牌的全球能見度,更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的實力與影響力。o:p>/o:p> 展望未來,周德陽院長表示,醫療的核心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對生命的關懷與社會責任的實踐。中醫大附醫未來將持續深化智慧醫療、永續發展與跨域合作,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高品質醫療照護,並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攜手共創更優質、永續的全球健康新願景。o:p>/o:p> 中醫大附醫獲得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的「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與「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院長周德陽左2,唯一獲獎人)兩項大獎殊榮。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代(右2)表與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左1)特親赴頒獎典禮道賀勉勵,肯定中醫大附醫推動醫衛新南向成果有目共睹,更讓台灣國際醫療品牌在世界發光。 o:p>/o:p> 【關於中醫大附醫】o:p>/o:p> 打造全台高品質醫療網絡 深耕急重難罕症治療 o:p>/o:p>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擁有22家醫院暨體系機構,台中總院擁有2,000床位與5,900名專業醫護及行政人員,長期深耕重大與複雜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其特色醫療涵蓋腦中風與心血管介入手術、器官移植、質子治療、細胞治療、多重器官重建及微創手術機器人,醫療服務範圍遍及台中都會區至偏遠山區。o:p>/o:p> AI助攻創新醫療品質 強化遠距照護 o:p>/o:p> 醫院推動多項智慧醫療創新方案,如「i.A.M.S智慧抗菌平台」降低敗血症死亡率,「Smart Heart智慧心臟平台」提升心肌梗塞遠距照護,透過「HiThings智慧重症戰情室(Tele-ICU)與ARDITeX智慧肺護守」強化重症醫療。此外,面對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台灣,中醫大附醫建置全台首創遠距洗腎平台,有效改善提升偏鄉腎病患者的醫療可及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臺灣) 官網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Detail?depid=111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MUHInternationalCenter/ 服務專線: +886-4-22052121#12961~12964 電子信箱:imc@tool.caaumed.org.tw

  • ROSA羅莎雙膝關節置換手術令俞先生相當滿意
    美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ROSA羅莎雙膝置換術圓夢

    美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ROSA羅莎雙膝置換術圓夢

    76歲的美國華僑俞先生,3年前因退化性關節炎不良於行,外出總要旁人攙扶,內心雖然抗拒卻無能為力。趁著陪太太回台灣娘家,專程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接受先進的ROSA羅莎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次更換兩側膝蓋。術後不到一週就能日行萬步,也能上下樓梯,令他相當滿意,他開心地說,終於又可以和太太四處旅遊,不用老是坐著等人了。 俞先生是香港華僑,和來自台灣的太太定居美國已45年,日前特地利用陪太太返鄉探親的機會,從台北南下嘉義,掛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的門診。兩夫妻從未到過嘉義,朋友也告訴他們不必捨近求遠,在北部醫學中心就有相同的設備,但俞先生事前上網做功課,認為黃立人醫師值得信賴,看診時又與黃醫師理念相投,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身體交給黃醫師。 俞先生說,羅莎手術系統雖然在美國發展的時間比台灣早,但他認為台灣的醫療服務更為細緻,而且同為華人,在討論病情上更容易溝通,所以才決定到台灣就醫。捨棄醫學中心則是因過去陪岳父就醫的經驗,診間人滿為患,甚至有的醫師只花幾分鐘就看完一個病人,讓他印象不佳。 俞先生在3年多前,走路開始覺得膝蓋疼痛,尤其上下樓梯或走上坡路,更是痛到幾乎無法移動。他和太太都熱愛旅遊,特別喜歡去各地的國家公園遊覽,但園區地形崎嶇,他的腳常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坐著枯等,或者讓家人扶著他走。對於被稱為「老帥哥」的他,無法獨自行走讓他的心裡特別感到不舒服。 俞先生曾在美國就醫,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止痛,但維持不久又痛起來,也曾動過關節鏡手術,但術後必須長期到醫院復健,他怕麻煩只去了兩次就半途而廢,因此當得知羅莎手術是以走路取代復健,覺得符合他的期待,黃立人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術前詳細檢查及解說,也讓他非常放心,他只看了一次門診就決定接受羅莎手術治療。 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械手臂系統輔助,透過術前X光設計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定位,準確校正關節和植入物之間的密合度,以最小的侵入方式進行微創手術,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並減緩疼痛。且因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不僅降低手術麻醉風險,也減少病人出血及發炎反應,病人術後通常只會有傷口縫合的疼痛感,恢復期大幅縮短。 俞先生一次更換兩側膝蓋,在恢復室就能活動雙腳,隔天即可下床。為了儘快復原,他在住院期間勤於練習走路和爬樓梯,僅僅不到一個星期,腳力便迅速恢復,每天走路都超過一萬步,甚至比正常人還能走。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門診拆線,經醫師判定復原狀況良好,隔天即和太太帶著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雙腿返回美國。

    #關節置換#觀光醫療
  •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 】七年備孕路,一次植入成功,Lucy的星星終於誕生!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 】七年備孕路,一次植入成功,Lucy的星星終於誕生!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 】七年備孕路,一次植入成功,Lucy的星星終於誕生!

    #TFC好孕故事 #下一個成功就是妳 「求子路我們走了7年,經歷無數次的努力與自我調適,從一次次的失敗,到如今終於迎接我們的寶貝—詠星。」今年夏天,Lucy和老公抱著四個月大的詠星回到TFC探望王瑞生副院長,一家人眼神中滿溢著幸福。 #七年備孕路:從失敗到再出發 Lucy和先生結婚後便積極備孕,31歲時開始在外院進行試管療程。然而,接連的失敗卻讓他們走入備孕的低谷。「當時做了兩次試管療程都沒成功,心裡很難過,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法當媽媽。」她表示,隨後又嘗試人工授精,但依然沒有好消息。 更糟糕的是,有一次在他院取卵時,因卵子未成熟導致整個療程失敗,那是她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打擊。「醫生告訴我結果時,當下真是哭到無法自己。」 #中場休息:調養身心,尋找方向 經歷了幾次挫敗後,Lucy和先生選擇短暫停下腳步,專注於調養身體與穩定心情。「我去看了中醫、調養身體,也試過保健食品,甚至每天運動騎腳踏車,只希望能恢復一些元氣。」她透露,在這段期間,也開始進行自我探索與調適,「我開始學著跟自己的無力感共處,並透過接觸藝術、電影等美好的事物讓自己放鬆。」 在調養身心的同時,Lucy發現,先生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力量。「每次面對失敗,我都會陷入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對不起家人,但他總是鼓勵我、陪著我走過低谷。」 #再次啟程:與TFC的相遇 2022年底,Lucy從家人那裡得知TFC,由於公婆的朋友是TFC王瑞生副院長的成功案例,更是一對龍鳳胎,因此推薦Lucy認識TFC。剛好當時TFC在年底將舉辦試管說明會,因此立刻報名前往了解。 說明會上,Lucy第一次感受到TFC的專業與細心。「醫師們的細心解說,還有工作人員的體貼安排,讓我覺得備感溫暖。」並且在參觀實驗室時,看到胚胎師如何操作設備,對整個過程有了更多的信心,整場說明會所感受到的細節流暢和專業,「那一刻我就覺得,這裡會是我的希望。」 #與王瑞生醫師的緣分 進入療程後,Lucy選擇了王瑞生副院長作為她的主治醫師。「剛開始覺得王醫師很嚴肅,但在幾次療程後,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溫厚的人,尤其是在療程中總是尊重我的意見。」 由於Lucy的卵巢功能已經不佳,每次取卵數量都很少。「我曾和王醫師討論過是否要養囊到D5,但因為只有3顆卵,我很擔心萬一全軍覆沒怎麼辦。」最後,王醫師和她達成共識,將胚胎培養到D3後凍存,確保最大的成功機會。 在TFC的療程中,Lucy僅取卵兩次,植入一次就成功懷孕。 今年,Lucy也終於迎來了她和先生的寶寶——#詠星。 Lucy透露,雖然先生在孕期比她還焦慮,但在寶寶出生後,兩人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個溫暖的家庭。「先生主要負責家務,我專心照顧寶寶,這種分工讓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Lucy也分享,在療程中覺得最重要就是「醫病共享決策」以及「醫生和患者的互相信任」,才能讓整個過程更順利。 最後也想鼓勵正在求子路上的爸爸媽媽們,「每位試管路上的媽媽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我們都曾經自我否定,但一定要記得,這條路雖然辛苦,但 #不要輕易放棄。」 Lucy也和我們分享了對這段求子路上的告白,也在這邊和所有朋友分享: 「你的一小步 我們走了2500天 60000個小時 才與你相見 人工生殖這條路是沒有回頭路的 Keep going 等待我們的 不一定是成功 寶貝你知道嗎 因為王瑞生醫師的存在 才能擁有你 重要的不是我們擊出多少擊 而是承受多少擊 📍諮詢電話:+886-2-2725-2333 📍微信:tfc_ivf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WhatsApp:https://wa.me/886928651058 📍E-mail:admservice@tfcivf.com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TFC小幫手」掛號App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IOS下載(連結:https://pse.is/3pj328)o: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o:p> Android下載(連結:https://pse.is/3ppxzz#)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來聖馬爾定醫院重建「膝」利人生 機器人手臂一日搞定
    來聖馬爾定醫院重建「膝」利人生 機器人手臂一日搞定

    來聖馬爾定醫院重建「膝」利人生 機器人手臂一日搞定

    香港民眾57歲江女士為一位家庭主婦,平時喜歡爬山運動,但因近年來兩側膝部退化性關節炎,讓她運動情形每況愈下;友人周先生64歲為退休人員,是登山愛好者,也飽受右膝退化性關節炎長達10年之久。江女士為解決疾患積極尋求治療方式,親自上網作功課,最後透過與聖馬爾定醫院的國際醫療聯繫,便與友人周先生飛到台灣進行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術後狀況良好,甚至可以到處趴趴走,對嗜好運動的兩位來說有如展開新「膝」望。 江女士表示,她也曾在香港看過醫生,做過一些保守性治療,但都效果不彰,她想一次徹底解決此狀況便自行上網搜尋,因不想走傳統手術,在看到黃立人醫師的影片後發現MAKO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有符合她的期望,便毅然決然選擇飛到台灣嘉義聖馬爾定進行治療,因友人周先生也被此疾困擾多年,得知江女士欲進行此手術後,為了日後能繼續享受山林壯闊之美,也決心告別忍痛十年的日子。 收治兩位患者的聖馬爾定骨科黃立人副主任表示,江女士與周先生都是標準的內側膝關節面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症狀會有疼痛、僵硬、腫脹、關節活動有異音…等,雖已屬中至重度退化,但因絕大多數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都發生在內側關節面,故其實只須置換單一膝關節面即可,尤其周先生本身運動強度大,膝部內側磨損比江女士還嚴重,再適合不過此手術。黃立人指出,透過3D電腦斷層的機器人手臂,從掃描到模擬患者膝關節的活動角度、建立骨骼模型,在術前就能有完整的了解與規劃,術中由機器人手臂精準定位與主治醫師的臨床判斷快速置換,術後疼痛少恢復好,最快一日即可出院。 而傳統手術在於膝部等於需要整組打掉重練,原本的組織磨損較大,膝部傷口約15〜20公分外,術後也須花長時間才能慢慢復原,這就與江女士的目標有違。黃立人副主任補充說,單一膝關節置換最顯著的好處在於能保留膝關節原有四條重要韌帶,且術後可以蹲、跪,達到完全的膝關節活動角度,加上單一膝關節面置換術及超耐磨塑膠墊片,術後患者常有找回原有正常膝關節活動之感受。江女士與周先生術後隔日皆能自行下床走動,還和家人到外尋覓台灣美食,兩人皆開心地表示,終於可以結束卡卡人生,重新享受運動的快樂,相約之後再來台規劃一趟武嶺之旅。

    #關節置換
  •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來台試管圓生BB夢-2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來台試管圓生BB夢

    【王家瑋婦產科診所】來台試管圓生BB夢

    這組和樂融融的香港瑋家庭再度來台找W團隊,這回準備替滿4歲的瑋寶添個弟妹,「最近在家常說要個弟弟妹妹,我們就又飛來了!」瑋寶媽笑著跟我們分享,因朋友分享因緣際會動了來台做試管的念頭,與香港當地相比,台灣試管費用較便宜且較能兼顧個人需求,瑋寶媽2019年底開始往返港台兩地,僅經歷一次取卵一次植入,順利一圓生BB夢,瑋寶也於2020年正式來報到。 2020年適逢COVID疫情肆虐全球的緊張時刻,回想起那段時間,瑋寶媽仍然忐忑地表示幸好在疫情爆發前就已懷孕,不然碰上疫情嚴峻時刻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瑋寶出生後幾乎都在家中度過,「那段期間哪裡都去不了,在家一整天都在顧BB...」,回想起和寶寶朝夕相處的時光,有時面對新生命的到來仍會覺得不真實,很難想像夫妻倆真的做到了,只能說BB抱在手上才是真的。 疫情後迎來晴天,瑋寶寶也開始進入上幼兒園的階段,熱愛畫畫的他喜歡觀察路上的汽車,透過畫筆盡情揮灑創意,跟王醫師見面握手時調皮中又帶些靦腆害羞;面對老大想再多個弟妹的超萌請求,讓夫妻倆決定再度赴台,瑋寶媽目前仍有冷凍胚胎於實驗室凍存,預計今年再次植入拚二寶,也期待未來家中可以熱熱鬧鬧的,想像兩寶一同玩耍的模樣,也夫妻倆更有動力再度啟動療程!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洪上國醫生看診
    【禾馨宜蘊】澳門個案春節來報喜

    【禾馨宜蘊】澳門個案春節來報喜

    澳門個案輸卵管阻塞,試管療程植入一次懷孕 有一位來自澳門的女孩,懷著成為母親的夢想,卻遇到了輸卵管阻塞這個難題。沒有放棄的她,勇敢地踏上了來台灣尋求桃園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幫助的旅程。 春節前,收到來自澳門的好消息 這位居住在澳門的個案,一年多前來桃園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就診,輸卵管攝影疑似輸卵管不通,經過腹腔鏡手術檢查仍然不通...於是開始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及PGS檢查,個案植入一顆胚胎順利懷孕,從禾馨宜蘊畢業了!個案懷孕期間我們仍保持聯繫,日前足月順利生產、母子均安恭喜! 歡迎備孕困難的夫妻找醫師聊聊 很高興收到個案的好消息?,與大家分享好孕氣。歡迎每位在備孕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夫妻來找我聊聊,我都會盡力協助您們,希望與大家一起迎接可愛的蛇寶寶? 作者資訊 ●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 擁有眾多不孕症權威及萬名試管嬰兒成功經驗醫師群,旗下共有五間診所,包含三間高規格試管嬰兒生殖中心、兩間中醫診所,及三間國際級胚胎實驗室,分別設立於臺北、桃園、臺中三地。 主要服務項目: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人工受孕、凍卵、借卵跟備孕調理。在2021年宜蘊醫療正式與禾馨醫療合作,從備孕、懷孕、生產到坐月子,一條龍式的整合服務,帶給來診者最大的便利。👉了解更多宜蘊醫療 使用 WhatsApp應用程式 加入好友

    #生殖醫學
  • 童綜合醫療團隊協助美國教師重拾走路希望
    【童綜合醫院】美國籍教師遭卡車輾過雙腳 | 雙腳膝蓋以下嚴重開放性骨折

    【童綜合醫院】美國籍教師遭卡車輾過雙腳 | 雙腳膝蓋以下嚴重開放性骨折

    59歲美國籍的威廉,到台灣教授美語約半年,但因騎重機遇到車禍,被卡車輾過雙腳,導致兩隻腳膝蓋以下都是非常嚴重的開放性骨折,緊急送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搶救,並由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執行顯微皮瓣移植重建手術,總共歷經9次手術,不僅救回性命也保住一條腿,讓威廉可以再站起來走路。 威廉回想起去年四月騎重機遇到車禍意外,大量出血被緊急送往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搶救,進行緊急左腿膝上截肢手術,骨科鄭宇傑醫師進行右腿內固定復位手術,並由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執行顯微皮瓣移植重建手術,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顯微手術終於保住了右下肢, 術後入住加護病房1個多月,普通病房住院1個月。出院後經安排住進重維義肢中心裝設義肢,並接受復健訓練,訓練3個月後可持助行器站立並短距離行走,6個月後就可以穩健地長距離行走,今年一月底終於可以返回美國家鄉。 威廉表示,重傷後真的很絕望又沮喪,還好有大家的鼓勵與支持,尤其感謝蔡穎瀚醫師不放棄任何希望與方式的來治療,還有童綜合醫院醫護團隊的努力與悉心照護,以及重維義肢中心復健師與同仁的協助幫忙,才能夠重新站起來行走,也終於可以坐飛機返回美國與家人團聚。 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指出,患者雙下肢遭卡車輾壓造成嚴重的開放粉碎性骨折及大量出血,緊急手術搶救,左下肢受創嚴重進行截肢;右下肢幸好能以顯微手術接回,進行復位內固定併顯微皮瓣移植重建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再經由多次清創後,終於讓右腳能正常活動站立。若患者雙下肢都進行截肢,恐怕很難再站立與行走,除了醫療團隊跨科合作積極槍救外,患者願意相信台灣醫療,還有本身強韌的毅力也是加速復原的重要因素。 -- 查看 [童綜合醫院-國際醫療網資訊] 前往 [童綜合國際醫療中心-官網]

  • 好孕故事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 】香港癌友Vera好孕故事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 】香港癌友Vera好孕故事

    #TFC好孕故事 #下一個成功就是你 : 39歲的Vera,在2024年生下大寶,曾經是癌友的她,同時也是曾啟瑞醫師來自香港的成功案例。Vera分享「備孕11年,我曾在威爾斯醫院崩潰大哭,這10多年不知道為生育問題哭過多少次。」o:p>/o:p> o:p>/o:p> #年輕罹癌未保留生育力o:p>/o:p> Vera迎接大寶的過程十分曲折,起因是因為在19歲那年,Vera被診斷出「白血病晚期」,並且隨即接受化療。當年沒有醫療性凍卵、保留生育力的觀念,醫師為了對抗晚期癌,使用藥效強烈的藥物,戰勝了病魔,卻連帶使卵巢早衰。o:p>/o:p> 為了懷孕,Vera從2013年開始在香港的大醫院輪候「人工生殖」,進行過IUI(人工授精)療程,但都沒能順利懷孕。而丈夫又在2014年時檢出癌症,治療康復後,院方表示得等到康復5年、病情穩定後,才適合做人工生殖,但等到6年後回到醫院,得要重新輪候,一切的等待從頭來過。o:p>/o:p> Vera表示,在香港,人工生殖的醫療院所選擇並不多,不論公私立醫院,都需要排隊等候,費用每次動輒6-8萬港幣,且在她的療程當中,用藥相較保守,每次植入僅限1顆胚胎,成功率並不高。直到後來,在網路上看到TFC的資訊,看到曾啟瑞醫師在國際上的成就,就決定要前往台灣就醫。o:p>/o:p> o:p>/o:p> #來TFC才發現不孕症治療可以很溫暖o:p>/o:p> 「在香港不孕症治療環境『治病感』很重。」Vera和我們分享在香港做不孕症治療體驗與台灣大相逕庭。o:p>/o:p> Vera說,在來到台灣以前,其實相當緊張,尤其過往在香港醫院的經歷,就是一片白白的空間,充滿藥水味;但踏入TFC時看到是敞亮的環境,木質暖色調的裝潢,從沒想過會是醫療機構的樣子,醫師給人的形象一樣充滿專業感。o:p>/o:p> 「實際見到曾醫師時,他給我很不同的感受。」Vera表示,在香港就醫時,醫護人員甚至直接跟我說「你不可能有小朋友」,就給了我一些領養小孩的文件,要我放棄。但第一次來看曾醫師時,他劈頭就跟我說:「為甚麼不可以(有小朋友)!為甚麼不可以?」給了我十足的信心。o:p>/o:p> o:p>/o:p> #原來療程中自己不是一個人o:p>/o:p> 「手術房取完卵後,曾醫師本來準備走出去,但後來又回頭來『祝我好孕』,頓時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自己一個人。」Vera說,自己雪(凍)卵的過程中不是很順利,但3次取卵過程中,曾醫師從來沒有給過壓力,每次都給出無比的信心,並且很幸運在 #一次植入成功,也順利在2024年9月生下大寶。o:p>/o:p> o:p>/o:p> #Vera的TFC療程心裡話o:p>/o:p> 最後,Vera也想跟大家說,「我當年亦都試過在威爾斯院崩潰大哭,這10多年來亦都不知道為生育的問題哭過多少次,所以我真的很明白IV F路途上的辛酸,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讓打算嘗試開始IVF的夫婦們作正確的選擇,少走冤枉路❤️..o:p>/o:p> 最主要是香港給我的感覺是冷漠的,不論是環境還是人,都是冷冰冰的,每次到醫院都是感覺去「治病」,很大壓力o:p>/o:p> 而台灣(TFC)則時時刻刻讓我感到溫暖,儘管只是一些很簡單的細節,例如:稱呼病人的名字而不是全名、完成治療後仍會繼續跟進病人的狀況(這讓我感到很意外)、照超音波時醫師很溫柔(能顧及病人的感受)、取卵後護理師會主動關心我的身心狀況、取卵後有餐點可以享用等o:p>/o:p> 總括而言,就是能很周全地照顧病人的身體和感受❤️😊這些對進行IVF整個過程有很大幫助。」o:p>/o:p> 曾啟瑞醫師常跟TFC同仁們分享,「我們是在做有意義、做好的事情。」這樣的信念,希望能夠傳遞給世界各地的人,希望受到不孕症困擾的人越來越少! 📍諮詢電話:+886-2-2725-2333 📍微信:tfc_ivf 📍WhatsApp:https://wa.me/886928651058 📍E-mail:admservice@tfcivf.com 「TFC小幫手」掛號App IOS下載連結:https://pse.is/3pj328 Android下載連結:https://pse.is/3ppxzz# TFC醫療團隊介紹:https://www.tfcivf.com/zh/doctor/list/doctor 最新門診時間:https://www.tfcivf.com/zh/outpatient o:p>/o:p>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這個資訊是否對你有幫助?
展開選單
關閉選單
回上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