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備受矚目的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頒獎典禮,於4月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隆重舉行,該獎項表揚亞太地區在醫療創新與社會貢獻方面表現卓越的機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獲頒 「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大獎,成為台灣醫界的耀眼標竿。同時,院長周德陽獲選為「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成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專業領袖人物,展現其卓越醫療管理與創新成就,雙料獲獎實至名歸。 中醫大附醫憑藉其智慧醫療與生醫創新發展實力,在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中獲頒「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獎;院長周德陽(左2)並獲選「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為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專業領袖人物,展現其卓越醫療管理與創新成就,雙料獲獎實至名歸。 o:p>/o:p> 智慧醫療X創新生醫 引領優質永續醫療新未來 周德陽院長表示,此次榮獲「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殊榮,充分肯定中醫大附醫在智慧醫療、創新生醫與永續發展方面的深耕成果。周德陽院長指出,中醫大附醫近年來持續深化數位轉型與智慧醫療,屢獲國際肯定,包括:美國Newsweek新聞週刊2023–2025年連續三年全球最佳醫院、2023–2025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HIMSS(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協會)多項最高成熟度認證,包括今年3月成為全台首家通過AMAM 第七級-最高等級認證,及INFRAM 7、EMRAM 7、及DIAM 6等高階認證,榮獲台灣首座Davies Award和2023年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最高分等榮譽。o:p>/o:p> 周德陽院長強調,醫療品質的核心在於「以病人為中心」。在醫療創新方面,中醫大附醫透過七大跨領域研究平台,積極推動AI醫療與創新生醫發展,涵蓋細胞治療、外泌體、腸道菌相、感染基因體、神經退化性疾病等領域,並深化產學合作。例如,成功開發全球首例針對實體腫瘤、獲美國FDA核准的異體CAR-biTE GDT細胞療法,開創國際先例,為病人帶來全新治療希望。此外,中醫大附醫榮獲「台灣永續行動金獎」與「亞太永續行動銀獎」,展現醫院在淨零排放與綠色醫療上的積極作為,體現醫療創新與社會責任並行的價值理念。o:p>/o:p> 周德陽院長榮獲亞洲年度最佳CEO 精湛醫術與卓越領導並進的國際典範o:p>/o:p> 此次能從眾多亞洲地區頂尖醫療領導者中脫穎而出,榮獲「CEO of the Year亞洲年度最佳執行長」,周德陽院長不僅展現卓越醫療行政管理能力,更以神經外科專業在醫術領域備受推崇。他所研發的「腦出血內視鏡血腫清除術」,已被納入哈佛大學《臨床神經外科技術》教科書,成為國際中風手術標準,大幅提升病人存活率與術後預後。周德陽院長感謝專業人士與同儕的高度肯定,並特別強調團隊的關鍵角色:「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中醫大附醫的成就,正是來自跨領域、跨專科團隊長期以來的攜手努力與堅持。」o:p>/o:p> 周德陽院長的傑出領導力也於2024年獲得美國權威媒體《Newsweek》肯定,獲選「Top Hospital CEOs」。該評選表彰在醫療創新、病患照護與組織領導上展現卓越表現的醫療機構領袖,並以人本精神、科技應用與團隊文化為核心指標,具高度國際影響力。周德陽院長為亞洲少數入選者之一,帶領中醫大附醫積極推動AI智慧醫療,並在病人照護與醫療品質上屢創佳績,充分展現新世代醫療領導者的遠見與格局。o:p>/o:p> 中醫大附醫自2022年起承接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由周德陽院長擔任計畫主持人,帶領全院團隊,將台灣卓越的醫療軟實力與醫衛產業輸出拓展至馬來西亞與汶萊,成果斐然。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代表與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特地出席頒獎典禮表達賀意與肯定,彰顯中醫大附醫在推動醫衛新南向的具體成果有目共睹。這些成果透過第三方國際認證機構的競賽獲獎,不僅提升了台灣國際醫療品牌的全球能見度,更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的實力與影響力。o:p>/o:p> 展望未來,周德陽院長表示,醫療的核心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對生命的關懷與社會責任的實踐。中醫大附醫未來將持續深化智慧醫療、永續發展與跨域合作,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高品質醫療照護,並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攜手共創更優質、永續的全球健康新願景。o:p>/o:p> 中醫大附醫獲得2025年亞洲醫療大獎《Healthcare Asia Awards》的「Hospital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醫院」與「CEO of the Year年度最佳執行長」(院長周德陽左2,唯一獲獎人)兩項大獎殊榮。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非比代(右2)表與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左1)特親赴頒獎典禮道賀勉勵,肯定中醫大附醫推動醫衛新南向成果有目共睹,更讓台灣國際醫療品牌在世界發光。 o:p>/o:p> 【關於中醫大附醫】o:p>/o:p> 打造全台高品質醫療網絡 深耕急重難罕症治療 o:p>/o:p>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擁有22家醫院暨體系機構,台中總院擁有2,000床位與5,900名專業醫護及行政人員,長期深耕重大與複雜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其特色醫療涵蓋腦中風與心血管介入手術、器官移植、質子治療、細胞治療、多重器官重建及微創手術機器人,醫療服務範圍遍及台中都會區至偏遠山區。o:p>/o:p> AI助攻創新醫療品質 強化遠距照護 o:p>/o:p> 醫院推動多項智慧醫療創新方案,如「i.A.M.S智慧抗菌平台」降低敗血症死亡率,「Smart Heart智慧心臟平台」提升心肌梗塞遠距照護,透過「HiThings智慧重症戰情室(Tele-ICU)與ARDITeX智慧肺護守」強化重症醫療。此外,面對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台灣,中醫大附醫建置全台首創遠距洗腎平台,有效改善提升偏鄉腎病患者的醫療可及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臺灣) 官網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Detail?depid=111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MUHInternationalCenter/ 服務專線: +886-4-22052121#12961~12964 電子信箱:imc@tool.caaumed.org.tw
59歲美國籍的威廉,到台灣教授美語約半年,但因騎重機遇到車禍,被卡車輾過雙腳,導致兩隻腳膝蓋以下都是非常嚴重的開放性骨折,緊急送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搶救,並由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執行顯微皮瓣移植重建手術,總共歷經9次手術,不僅救回性命也保住一條腿,讓威廉可以再站起來走路。 威廉回想起去年四月騎重機遇到車禍意外,大量出血被緊急送往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搶救,進行緊急左腿膝上截肢手術,骨科鄭宇傑醫師進行右腿內固定復位手術,並由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執行顯微皮瓣移植重建手術,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顯微手術終於保住了右下肢, 術後入住加護病房1個多月,普通病房住院1個月。出院後經安排住進重維義肢中心裝設義肢,並接受復健訓練,訓練3個月後可持助行器站立並短距離行走,6個月後就可以穩健地長距離行走,今年一月底終於可以返回美國家鄉。 威廉表示,重傷後真的很絕望又沮喪,還好有大家的鼓勵與支持,尤其感謝蔡穎瀚醫師不放棄任何希望與方式的來治療,還有童綜合醫院醫護團隊的努力與悉心照護,以及重維義肢中心復健師與同仁的協助幫忙,才能夠重新站起來行走,也終於可以坐飛機返回美國與家人團聚。 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指出,患者雙下肢遭卡車輾壓造成嚴重的開放粉碎性骨折及大量出血,緊急手術搶救,左下肢受創嚴重進行截肢;右下肢幸好能以顯微手術接回,進行復位內固定併顯微皮瓣移植重建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再經由多次清創後,終於讓右腳能正常活動站立。若患者雙下肢都進行截肢,恐怕很難再站立與行走,除了醫療團隊跨科合作積極槍救外,患者願意相信台灣醫療,還有本身強韌的毅力也是加速復原的重要因素。 -- 查看 [童綜合醫院-國際醫療網資訊] 前往 [童綜合國際醫療中心-官網]
童綜合醫院獲得「全球醫院評比」4顆星榮耀。 童綜合醫院創院53年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優越的成績連獲國際肯定。 該院去年底第六度通過JCI評鑑認證,近期則在國際知名媒體《Newsweek》新聞周刊與全球數據公司「Statista」合作舉辦的「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1-color" style="box-sizing: inherit;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全球醫院評比/mark>」中,奪得4顆星榮耀,成為全球醫療體系中的耀眼代表。 「全球醫院評比」針對醫療照護服務、即時性照護、病人就醫安全、IT與醫療科技、職場優勢與福利等五大面向,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進行資料數據驗證評估,並全面性調查,依據評比結果分別給予1至5顆星。童綜合醫院在五大面向的評比都獲得優質肯定,綜合評比後獲得4顆星殊榮。 童醫院提供的即時性照護,患者從到達急診室到接受醫師評估花不到10分鐘。 該院除擁有完整的醫護專業團隊,也備齊心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並設有專屬藥劑、放射及個案管理等服務團隊,全天候提供急重症照護。急診團隊更以「患者到達急診室10分鐘內接受評估」為目標,透過流程優化和等待時間分析,有效縮短病患等待時間,提升即時性照護水準。尤其,隨時收集患者與家屬的反應回饋進行改善,對於消防、感染傳播控制等都制定嚴密的管理流程,定時進行操作演練,提升病患就醫安全。 該院為持續提供病人創新服務,不斷導入先進科技與設備,以病人需求為目標來提供醫療的最高品質。除了與國際同步的AI智能設備與技術引進使用外,資訊系統提升運用與資安嚴密管控,採用HIMSS分析電子病歷採用模型,獲得ISO27001與27999認證。而在職場優勢與福利方面,童醫院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各式員工福利(旅遊、禮金、宿舍、健身房等)及各種學習與成長課程,打造完善的幸福醫療體系。 童醫院打造完善的幸福職場 該院為持續提供病人創新服務,不斷導入先進科技與設備,以病人需求為目標來提供醫療的最高品質。除了與國際同步的AI智能設備與技術引進使用外,資訊系統提升運用與資安嚴密管控,採用HIMSS分析電子病歷採用模型,獲得ISO27001與27999認證。而在職場優勢與福利方面,童醫院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各式員工福利(旅遊、禮金、宿舍、健身房等)及各種學習與成長課程,打造完善的幸福醫療體系。 總院長童敏哲表示,該院未來將秉持創新與卓越的精神,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守護每位病患的健康與福祉,朝向5顆星標章的目標前進。 2024全球醫院評比紀念短片 前往:【童綜合醫院】全球資訊網
前往:【童綜合醫院】全球資訊網 童綜合醫院早於2012 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並在2021年建置兩台最新型的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同年禮聘心臟外科權威鄭伯智副院長擔任醫療副院長,以其行醫30多年,並執行達文西心臟手術迄今520例左右,豐富經驗帶領童醫院心臟外科團隊,不斷創新突破進行心臟外科手術,在達文西微創心臟手術方面更是讓百例以上的患者重獲新生,促使逾百個家庭圓滿。 6月舉辦了精準救命!達文西微創「開心」手術破百例活動,29歲孫姓女患者到場分享罹病至康復歷程,並當面向鄭伯智副院長、郭家誠醫師與團隊表達感謝。孫姓患者因為去年6月初突然不明原因咳痰帶血,到鄰近醫院急診室檢查發現肺水腫,進行相關檢查後確認是心臟嚴重的二尖瓣逆流導致,需要儘快進行二尖瓣膜置換。 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0-color" style="box-sizing: inherit;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mark>二尖瓣膜逆流是一種心臟瓣膜疾病,指二尖瓣無法完全閉合,導致血液從左心室逆流回左心房,長期下來會使心臟負擔加重,甚至引發肺水腫、心律不整或心衰竭等問題。聽到需要進行心臟手術讓患者非常擔心,並且因為年輕也擔心術後美觀程度,內心非常掙扎又害怕,親友建議推薦到童綜合醫院找尋鄭伯智副院長進行治療。經鄭伯智副院長診療後,依患者需求與病況,建議進行達文西微創二尖瓣膜置換手術,去年8/23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進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後即轉入普通病房,並住院7天即出院返家休養。 孫姓患者指出,很謝謝鄭伯智副院長、郭家誠醫師與醫療團隊的協助,手術後感覺非常健康,而且以前運動後的不適感都沒有了。術前到健身房運動後心跳都會高達170,現在運動後心跳只有130,感覺較以前不喘並不容易疲憊,而且術後傷口小也不影響美觀,真的很感謝醫療團隊,並且現在擁有這樣尖端科技的醫療技術。 鄭伯智副院長表示,傳統胸骨鋸開的心臟手術,執行至今已70年,雖然歷史悠久但絕對經得起考驗,是目前認為最直接且有效的手術方式。然而正前胸留下的長條痕跡是眾多心臟病患者難以承受的夢靨。還有傷口疼痛、復原緩慢,也讓年紀稍長、行動不佳,或本身臟器功能退化的心臟病患者裹足不前,不願面對並積極進行治療。所以,追求創傷小,恢復快的心臟手術不僅是患者的期待,也是外科醫師心中的終極目標,所以目前達文西微創開心手術才成為患者與醫師最好的選擇。 童醫院心臟外科團隊在執行達文西微創心臟手術上不斷精進。第一個改變是將達文西系統與複合手術 X光透視系統相結合,將心臟瓣膜破損與冠狀動脈阻塞兩個疾病一起治療,免去患者面對 『還要第二次手術』心理上的壓力,加快手術後的復原。第二個進步是將達文西微創手術與子宮肌瘤旋切刀結合,將八公分大的心臟腫瘤在一公分大的傷口內切除乾淨。第三個突破是達文西手臂結合無菌超音波,檢查與治療同步並行,有效治療心肌肥厚症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困難疾病,過程中無需更換二尖瓣膜,免除患者日後使用抗凝血藥的煩惱。 鄭伯智醫師副院長指出,傳統胸骨鋸開和達文西微創心臟手術雖然都能處理胸腔內的心臟病灶,但心臟的二尖瓣膜,三尖瓣膜,左心房腫瘤,心房顫動,和心肌肥厚症都屬於深層心臟結構,執行手術時就需要鋸開胸骨和細長器械才能處理,但達文西機械手臂是從心臟的右邊進入心臟的後方,直接面對病灶,進行修復,省去了鋸開胸骨與止血的繁瑣步驟。同時,組織破壞減少,傷口疼痛改善,有些患者甚至在脫離呼吸器後,可以在加護病房下床步行和復健運動。 國內目前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已涵蓋54家醫院,72台達文西裝機完畢,手術使用的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高科技帶來的手術安全與舒適也讓民眾更放心。鄭副院長呼籲,心臟疾病其實並不可怕,心臟手術也無需恐懼,對症下藥、找到一位專業負責的心臟外科醫師,討論出最合適的診療方式,遵循醫囑進行就能「心」病痊癒。 童敏哲總院長表示,童綜合醫院以病人的需求為目標,不斷引進最新科技並與國際同步的各項尖端設備與技術,達文西機械手臂運用在心臟外科、泌尿科、一般外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大腸直腸外科、小兒外科手術與胸腔外科,在精實團隊與卓越服務下,童醫院達文西手術執行量持續邁向5000例。未來也將持須建置最新型的設備,讓患者獲得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若有其他疑問: 閱讀【二尖瓣逆流知多少?】文章 -聯絡【童綜合醫院國際醫療中心】 -到【IMedS粉專】查看更多內容
前往:【童綜合醫院】全球資訊網 來自菲律賓的G先生與家人和朋友一同來台灣進行健康檢查。這是G先生第一次接受胃鏡和大腸鏡檢查,平時他感覺身體無大礙,因此未曾進行過類似的檢查。在這次檢查中,醫師發現他的大腸內有一顆約兩公分的腫瘤,這讓G先生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或異常症狀。經過進一步的切片檢查結果更是確認腫瘤為大腸癌! 大腸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有數百萬人被診斷出此病。而根據WHO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數據,大腸癌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的癌症,僅次於肺癌。由於大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常等到病情進展到晚期才發現,這使得治療難度和風險大幅增加。 幸運的是,G先生在健康檢查中及時發現了大腸癌的初期。童綜合醫院的醫療團隊在確診後,立即與G先生及其家屬溝通,並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醫療團隊建議G先生採用達文西微創手術進行腫瘤切除。相比傳統手術,達文西手術傷口小、出血少、術後疼痛減輕,且恢復時間顯著縮短。G先生與家人討論後決定選擇這種先進的治療方式,並且醫院迅速安排了手術計劃。 手術過程中,醫療團隊成功切除了G先生大腸中20公分的病變部位。選擇達文西微創手術後,G先生的傷口較小,出血量少,術後的恢復也非常順利。第二天,他便能下床走動,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活動。整個治療過程從初次健康檢查、確診、手術到出院,僅用了不到兩週的時間,G先生便完成所有治療,順利返回家鄉。童綜合醫院的高效與專業,獲得了G先生及其家屬的高度讚譽。 G先生的案例再次提醒我們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早期發現疾病能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避免病情惡化,減少後續漫長且昂貴的治療費用。童綜合醫院致力於提供高效、精準的醫療照護,通過專業技術和高科技的精細檢查流程,為來自各地的患者提供即時的支援。未來,我們將繼續幫助更多患者及早發現並順利治療,竭力成為您健康的守護者。 如果有進一步的疑問,都可以到我們的官網或是各大社群平台詢問我們: IMS Website 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________ 資料來源 https://www.who.int/news/item/01-02-2024-global-cancer-burden-growing–amidst-mounting-need-for-service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https://www.unitypoint.org/news-and-articles/most-dangerous-cancers-in-men-and-women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common.html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88580/number-of-cancer-deaths-worldwide-by-type
前往:【童綜合醫院】全球資訊網 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4-color">黃爺爺(右四)重拾健康膝關節,童綜合醫院醫護團隊和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左四)、總經理康清原(左三)為他喝采切蛋糕慶祝。/mark> 細胞治療膝關節退化,成為國際再生醫療趨勢!童綜合醫院與訊聯合作,為高齡八旬的黃爺爺,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讓黃爺爺痛了5年的膝蓋,2週就獲得改善。 台灣醫療照護及健保制度完善有目共睹,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日前公布2023年全球醫療照護指數,台灣連五年排名世界第一。加上《特管辦法》放寬細胞治療,於再生醫療、組織修復相關的適應症累積不少真實世界數據,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表示,樂見世界各地有需求的民眾到台灣國際級的醫療中心,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不分國籍。 「一聽到要換人工關節、加上手術復健至少3個月,險要嚇死!」黃爺爺的關節因為年紀大自然退化,5年間進行過藥物、玻尿酸、PRP等保守治療,雙膝疼痛還是持續,連走路、上下家中的樓梯都很困難。後來改到童綜合醫院接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2週後就感到膝關節的疼痛、腫脹,與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都獲得改善,現在已可開車自駕,上下樓梯順暢自如,開心不已。 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4-color">黃爺爺治療前左右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紅圓圈處明顯關節變窄)/mark>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鄭宇傑醫師表示,不同以往換人工關節常令病患擔心手術感染,且需要長達3個月到半年的復健期,細胞治療提供膝關節退化、以及運動傷害族群另一項選擇。鄭宇傑醫師說,旅美華人白先生,熱愛運動,才50多歲卻已有70歲的膝蓋,在美國也進行過和黃爺爺類似的標準療程,但是效果一直不好,得知黃爺爺膝關節好轉,激勵白先生回台治療,期待細胞治療擺脫困境。相較於美國醫療費用,在台灣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費用相對親民許多,也可省下術後半年的復健時間,是更符合健康經濟學的做法。 鄭宇傑醫師指出,以往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在還未到達置換人工關節之前,會使用止痛藥並建議少蹲、少跪、少爬樓梯,若藥物使用半年還是持續疼痛,可考慮用玻尿酸增加關節裡面的潤滑、減少摩擦,或是使用PRP,但都屬於症狀緩解。而脂肪幹細胞的機轉不同,具活性的幹細胞,能比較主動、積極的修復關節軟骨,抑制發炎,若病患膝關節裡的半月板有輕微的損傷,也有相互的修復作用,因此不只高齡人口,對於膝關節運動傷害的族群亦是一大福音。 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脂肪間質幹細胞具再生修復的特性,對肌腱韌帶受損也適用,近期與屏科大合作臨床前動物試驗研究,以脂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透過MRI觀察到關節注射後軟骨組織再生明顯,安全性和有效性皆獲證實,正式獲刊於國際期刊,研究成果深受國際肯定,也希望能讓更多有需求的患者看到,進而來台灣治療。據Polaris Market Research報告,全球退化性關節炎市場2030年上看153億美元,2022~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5%。 mark class="has-inline-color has-ast-global-color-4-color">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贈送黃爺爺運動用品組。/mark>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強調,細胞治療是新興醫療技術,以前病人必須到國外接受細胞治療。細胞治療計畫啟動後,細胞治療得以深耕臺灣在地化,病人就地治療,提升治療的便利性。
質子治療是治療癌症先進的粒子射線療法,中醫大附醫今年啟用運作的質子治療中心是台灣中部最先提供質子放射治療的醫療院所,已收治多名病患,獲得良好反應。其中兩名直腸癌病患顯示腫瘤明顯縮小,持續進行下一步手術等治療。中醫大附醫推動新南向計畫,將此質子治療成果與經驗推廣到馬國,受到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o:p>/o:p> 中醫大附醫第三年執行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新南向計畫),國際醫療中心黃致錕院長帶領包含粒子放射、減重代謝、整形重建6人團隊,17日與簽署合作備忘錄的馬來西亞國際醫藥大學於吉隆坡舉辦「2024 Smart Health Transformation Forum-Proton Therapy & Metabolic Surgery & Plastic Surgery」,與馬國學界、醫療人士熱絡交流質子治療等先進技術與成果。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致詞表示,多次參與中醫大附醫新南向計畫的重要活動,欣見中醫大附醫持續深化與MOU機構的合作,為台馬醫衛交流努力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衛福部才賦予中醫大附醫艱鉅任務,我們會持續給力、一起攜手前行。 中醫大附醫推動新南向醫衛交流合作,將質子治療等尖端創新醫療推廣到馬國。17日與馬國MOU之國際醫藥大學IMU於吉隆坡合作舉辦「2024 Smart Health Transformation Forum-Proton Therapy & Metabolic Surgery & Plastic Surgery」,互動熱絡。前排:衛福部吳玲瑩專門委員(右3)、中醫大附醫國際醫療中心黃致錕院長(右5)、中區體系李建智副院長(右2)、放射腫瘤部粒子放射治療科簡君儒主任(右6)、整形外科黃循敬醫師(右1)、國際醫療中心周艾齊執行長(右7),與國際醫藥大學研究暨創新研究所副所長Wong Shew Fung教授(右4)。 影片分享youtu.be/gIUxeENnw3w o:p>/o:p> o:p>/o:p> 台灣最新質子治療中心 大幅減低正常組織破壞 直腸癌腫瘤縮小無重大副作用o:p>/o:p> 中醫大附醫的質子治療中心是全台四座當中最新的一座,它具有360度高精準定位,整合外科手術、免疫治療、細胞治療與一站式國際醫療服務,提供高品質治療與滿意度。放射腫瘤部粒子放射治療科簡君儒主任表示,以直腸癌為例,中期直腸癌常使用前導性骨盆放射治療來讓腫瘤縮小以利後續手術進行,但骨盆放射治療也伴隨常見(雖然大多輕度)的消化道與泌尿道副作用,而質子治療有望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質子治療相對於光子放射治療,可以大幅減少腫瘤周邊正常組織不必要的放射劑量從而降低副作用發生率,適用於身體各部位,特別是位於高敏感區域或靠近重要器官的腫瘤,包含腦瘤、頭頸部腫瘤、乳癌、肺癌、食道癌、肝癌、攝護腺癌、復發性腫瘤,對於不適用重粒子之兒童癌症病人,更可降低長期後遺症,希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病人。o:p>/o:p> 機械手臂微創手術治療肥胖疾病 精準醫療提供個人化治療方案o:p>/o:p> 減重代謝專家黃致錕院長也在論壇上分享最新技術與治療理念,他表示,在馬來西亞,隨著肥胖率的上升,傳統的治療方法,如生活方式改變和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創新方案。最近的藥物治療進展帶來了針對食慾和能量平衡的新抗肥胖藥物,且在減重手術上,除了已進入機械手臂微創手術技術以外,對胃腸系統的荷爾蒙調節也有更新的見解;且也走向基因和微生物研究的精準醫療,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o:p>/o:p> 幹細胞.外泌體組織修復再生新技術 傷口癒合顯著超越傳統o:p>/o:p> 對於幹細胞與外泌體的傷口治療應用,中醫大附醫中區體系李建智副院長(整形外科主任)表示,幹細胞具有分化為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對於組織修復和再生至關重要。在傷口治療中,幹細胞可以轉變為皮膚細胞、血管及其他重要組件,從而加速修復、減少疤痕,並改善慢性或複雜傷口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傷口癒合中,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可以刺激細胞增殖、血管生成和免疫調節,從而使外泌體療法成為增強人體自然癒合機制的有效工具。我們充分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力和外泌體的信號特性,顯著提升了傷口癒合,超越傳統治療方式。o:p>/o:p> 超顯微外科結合3D列印技術 精準治療頭頸癌 功能美觀兼具維持生活高品質o:p>/o:p> 對於頭頸癌手術的精準治療,整形外科黃循敬醫師表示,整外團隊已整合超顯微外科手術、CAD/CAM技術和3D列印的新技術,能夠更精準定位和處理腫瘤,提供病人個人化的治療選擇,讓病人術後的功能性和美觀達到更滿意的效果,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o:p>/o:p> 深化與新南向MOU機構合作 全面拓展成功經驗 提升台灣醫療品牌知名與好感度o:p>/o:p> 中醫大附醫負責執行衛福部新南向計畫的國際醫療中心周艾齊執行長表示,今年5月與本院與國際醫藥大學簽署MOU後,即參與該校主辦的「2024 Next Generation of Care Conference」,展出本院智慧醫院與介接緯創醫學(Keeogo)、慧誠智醫,讓參觀的馬國衛生部總監Datuk Dr. Muhammad Radzi bin Abu Hassan相當驚艷!此次是雙方第二次合作,聚焦本院先進的質子治療、減重代謝、幹細胞與外泌體、超顯微手術的創新醫療,希望透過持續與MOU機構的深化合作,建立信賴友誼的基礎,也複製成功模式擴展到東馬其他的醫療機構,提升台灣醫療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與好感度。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臺灣) 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Detail 服務專線: +886-4-22052121#12961~12964 電子信箱:imc@tool.caaumed.org.tw o:p>/o:p>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有成,罹患惡性神經膠質瘤的林女士經手術切除腫瘤後,接受放射線治療,再進行樹突細胞免疫治療,迄今4年來追蹤觀察病況穩定,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神經外科部陳春忠主任表示,此為相當難治療的惡性腫瘤,病人積極樂觀,並搭配先進的細胞治療,獲得不錯成效,令人欣慰。神經外科為中醫大附醫強項與特色,先進的醫療技術最先受惠的是國人然後擴展到國際,9月14日中醫大體系三位醫師受邀在馬來西亞神經外科年會上演講,陳春忠部長在年會上分享細胞治療成功經驗,台、馬神經外科醫學會更進一步簽署MOU,加強醫學交流合作。 中醫大附醫神經外科部陳春忠主任(右)代表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在馬來西亞古晉與馬來西亞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Prof. Dato Dr. Abdul Rahman Izaini Ghani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為台馬神經外科交流合作,奠定新里程碑,今後讓全馬各醫院神經外科醫師一站式地認識到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推動新南向至極大效益,讓世界看到台灣。 o:p>/o:p>o:p>/o:p> 台灣首例獲邀參加馬國神外年會 台、馬神外醫學會簽署MOU 新南向新亮點o:p>/o:p> 延續今年7月,本院結合台灣神經外科學會舉辦「台馬神經外科高峰論壇」的活動,中醫大附醫神經外科部陳春忠部主任、微創脊椎神經外科邱正廸主任(脊椎中心副主任),與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莊皓宇主任(神經外科主任)受邀參加馬來西亞神經外科學會舉辦的「24th AGM & 22nd ASM of Neurosurgical Association Malaysia & Sarawak Neurosurgery Update 2024」(馬來西亞神經外科年會),這是台灣醫師參加的首例;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與馬來西亞神經外科醫學會並於此次年會上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躍昇台、馬神經外科學研交流歷程的一大亮點。o:p>/o:p> 神經外科尖端多元治療技術 吸引馬國醫師來台學習o:p>/o:p> 中醫大醫療體系三位醫師參加會議演講,分別分享神經外科在腦癌、腦中風,以及內視鏡脊椎手術的經驗,獲得大會與參與醫師的關注,會議期間熱絡討論。o:p>/o:p> 陳春忠主任表示,2000年,惡性神經膠質瘤林女士因癲癇症狀就醫,經診斷為罹患惡性神經膠質瘤後,這是很棘手處理的惡性腦癌,但林女士很積極勇敢,家人也給予極大支持力量,在配合醫師治療下,經手術切除腫瘤,並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即接受樹突細胞免疫治療,完整注射10針疫苗後,持續追蹤觀察至今,維持良好狀態。陳春忠主任表示,治療惡性神經膠質瘤在手術後,以往只有放射線治療,與1-2種標靶治療可選擇之外,幾乎就無他法可選,治療上極為困難。一般治療後存活率平均為15個月,而本院平均達23個月,林女士更是已超過4年;本院細胞治療也發展至更高端的CAR-T細胞治療,不斷提升癌症治療成果,因此很樂意把台灣細胞治療的臨床經驗帶到馬國分享,促進醫學新知的交流。o:p>/o:p> 邱正廸主任針對脊椎內視鏡手術在台灣豐富的臨床經驗表示,此手術不僅可應用於全脊椎椎間盤切除與退化性脊椎狹窄的神經減壓手術,亦可施行於融合、感染、與腫瘤等手術。藉由影像的放大及內視鏡的角度,術者可以看到一般手術死角的目標,與傳統手術相比,可以大幅降低手術風險,且有傷口小、恢復快的優點;但若是結構異常、病灶範圍過大、節段較多或者是惡性與出血傾向者就需要更嚴謹的評估。我們很開心能分享臺灣的臨床經驗,也藉此與馬國交流脊椎內視鏡手術的經驗,相信可激發出更多創新的治療思維,造福更多病人。由於邱正迪主任的精彩分享,現場立刻吸引三位馬國專家報名來中醫大附醫來學習。o:p>/o:p> 莊皓宇主任這次則是分享兩個台灣經驗,一是在亞洲的顱內出血性中風除了發生率高於西方社會、高死亡率以及更顯著的高失能比率,往往造成醫療、家庭,甚至社會問題。 這次透過演講分享以複合式手術室系統,搭配台灣本土研發製造的自動立體定位神經外科手術導航機器人,執行精準微創顱內血塊抽吸手術的成果,除了顯著降低死亡率,相較傳統開顱手術而言,也看到顯著有效降低神經失能後遺症的成果及意義。其二是分享台灣在血管介入治療手術的發展脈動,在台灣的放射科、神經內外科六大相關醫學會努力之下,已經穩定整合專科醫師臨床業務範疇,以及相關證照訓練制度及認證方式,台灣建置人才培育交流制度的經驗,也透過這次機會分享到馬國。o:p>/o:p> 負責執行醫衛新南向計畫的中醫大附醫國際醫療中心周艾齊執行長表示,本院第三年執行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將神經外科定為台馬醫學交流的重點領域,包含在馬國舉辦研討會、醫院參訪、健康講座,以及醫師來台培訓的具體交流。此次年會,也介接鈦準生技、醫百科技兩家台灣醫衛廠商參加展覽;而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與馬來西亞神經外科醫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更可讓全馬各醫院神經外科醫師一站式地認識到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推動新南向至極大效益,讓世界看到台灣。 中醫大附醫神經外科部陳春忠主任(右8)代表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在馬來西亞古晉與馬來西亞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Prof. Dato Dr. Abdul Rahman Izaini Ghani(右9)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為台馬神經外科交流合作,奠定新里程碑,今後讓全馬各醫院神經外科醫師一站式地認識到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推動新南向至極大效益,讓世界看到台灣。 o:p>/o:p>
跨境醫療合作無縫接軌 台港醫師接力護航患者健康 來自香港74歲的C先生與家人來台旅遊,離台前夕卻突然排尿困難,緊急來到長安醫院,短短一個上午完成多項檢查,確認是因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隨即安排手術。治療告段落後,醫療團隊更將他的病歷與手術紀錄,交班給香港的合作醫師,使患者可以就近追蹤,順暢的流程與貼心服務,讓患者與家屬大讚不已。 C先生到醫院時表示,幾天前脊椎才開過刀,怕是手術併發症,所幸經尿路動力學檢查,確認僅是時間巧合。泌尿科黃煒軒醫師進一步解釋,「馬達有力」與「水管有通」是小便的兩大關鍵:「馬達就是膀胱,如果脊椎手術誤傷膀胱,馬達打不出水,就可能尿不出來。」 排除馬達問題,黃煒軒醫師以「綠光雷射攝護腺汽化術」替C先生「打通水管」通暢尿路,高能量的雷射將肥大組織直接汽化,且同時能替傷口瞬間止血。黃煒軒醫師說:「出血少、復原快是綠光雷射的優勢,且無水中毒的疑慮,性功能障礙發生率也遠低於電刀刮除。」 攝護腺肥大是熟齡男性的常見困擾,原本20公克、胡桃般大的攝護腺,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肥大,像C先生手術前就達80公克,和顆柳丁一樣大,在體內壓迫阻塞尿路。黃煒軒醫師提醒,60歲以上男性過半數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因此不需要害羞,及早就醫可在初期就先以藥物控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開刀。 C先生在手術後兩天順利出院,並搭機返回香港。離台前,黃醫師聯繫在香港合作的醫師,將病歷資料交班並安排在當地回診。將患者從台灣醫師手上轉由香港醫師接手照顧,完整國際醫療服務讓患者與家屬都格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