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南部地區

  • 誠心所願 讓生命轉彎 極重度脊椎側彎手術暨國際人道醫療 記者會
    誠心所願 讓生命轉彎 極重度脊椎側彎手術暨國際人道醫療 記者會

    誠心所願 讓生命轉彎 極重度脊椎側彎手術暨國際人道醫療 記者會

    搶救11歲緬甸華僑小妹妹160度的脊椎側彎!嘉義基督教醫院今(19)舉行「誠心所願 讓生命轉彎 極重度脊椎側彎手術暨國際人道醫療記者會」,會中除了展現該院去年甫落成的智慧手術大樓以及新進醫療設備能帶來的醫療成果,也感謝參與國際人道醫療的愛心企業與教會支持。包含嘉義市衛生局醫政科王鳳玉科長、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多家愛心醫療器材企業代表皆到場祝福,會中誠心更親手拌製緬甸的特色菜「茶葉沙拉」,讓醫護與來賓們嚐鮮。 11歲的女孩廖誠心是緬甸華僑,出生時母親便發現誠心的左手骨骼和肩膀有些歪斜,三年前(2020),8歲的她背部開始出現明顯異常的凹凸。原本醫療不發達的緬甸,近年接連遭遇新冠疫情與軍事政變,海外人道醫療團無法、也不願再進入緬甸。誠心脊椎側彎的情況惡化很迅速,很快地,背部的隆起讓她無法躺平,只能側著睡覺;雖然正值愛漂亮的年紀,卻只能選擇尺寸大上好幾號的衣服,希望掩飾自己的不同,避開他人異樣的眼光。 除了影響外觀與自信,嚴重的脊椎側彎也逐日壓迫誠心的心肺與神經,若無法獲得治療,未來可能會癱瘓,肺炎或是劇烈的咳嗽對她來說也都是致命威脅。誠心擔任宣教士的父母本來經濟上就不算富裕,為了籌措出國就醫的龐大醫療費用,已打算賣掉僅有的房子;但不只是費用的問題,如此重度的脊椎側彎手術難度很大、風險也很高,很多醫院無法處理,讓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後因緣際會下,透過教會聯繫到了當時正在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Medical Center)研修脊椎矯正手術的嘉基小兒骨科醫師陳俊和。巧的是,陳醫師也是緬甸華僑,12歲時他與家人自緬甸來台發展,當時父親身上只有13塊美金,因此他很能體會那種無助的感覺。 「我其實原本去美國要研修的是足部變形跟髖關節手術,學校和補助都申請安排好了,學校卻受疫情影響停止計畫。」陳俊和因此被迫改變研修的地點,就連研修項目也變成脊椎矯正。原本覺得有些沮喪的他,卻在進修過程接到誠心父親的求助電話;加上嘉基智慧手術大樓和許多新設備的啟用,讓身為基督徒的陳俊和,相信這一切是上帝的安排,「雖然很挑戰,但我沒有推辭的理由。」他說。 回台後他與院方討論,立刻獲得院方的全力支持,除了與嘉基脊椎微創中心主任黃儀鴻醫師合作,另外也請到台北慈濟的骨科權威曾效祖醫師參與手術。考量到誠心的神經與血管長年受壓迫,不適合一次變動太多以免造成癱瘓風險,因此分別於今年10月20日、11月3日各進行一次手術,兩次手術時間合計超過30個小時,成功讓側彎角度來到57度,從外觀上來看,誠心的背部已打直,心肺也不再受壓迫,身高更從135公分「長高」到150公分,接下來她還需要長期的復健,訓練呼吸與恢復重心。 台灣早期小兒麻痺橫行,嘉義也無倖免,當時已五十歲的嘉基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看到許多脊椎側彎的小兒麻痺患者求助無門,但他自己是專攻外科與婦產科,所學有限,因此決定回到美國,學習骨科和脊椎側彎手術。學成回台後在嘉義和屏東兩地奔波,憑藉著簡單的手術設備,為數百位小兒麻痺脊椎側彎病患進行矯正手術,幫助他們重新站立,且手術費用全額由美國差會支付,病人不必付費,這份精神至今也仍持續傳承。 由於誠心沒有健保,單是醫療費用便超過180萬元,如果再加上來台交通與數個月的生活費用,誠心的父母恐怕賣掉房子也不夠支付。聽聞誠心家的狀況,中華航空公司除了免費贊助誠心仰光-台北的商務艙來回機票,還主動替誠心的父母艙位升等來陪伴誠心;雄鷹有限公司贊助手術用的高速氣鑽;寶億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贊助骨釘、骨材;冠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傑鵬企業有限公司贊助脊椎固定系統;美商良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與錦楊有限公司贊助血液回收系統;重維復健用品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贊助術後需要的背架…等,這些贊助價值合計約60萬元;嘉基也效法創院院長的精神,執刀與麻醉醫師團隊自願捐出手術費,並於醫院內部與教會募得20餘萬元,剩下不足的部分則由醫院的人道與海外關懷基金善款支應,不僅保住了誠心一家的房子,更圓滿了這個家。 「感謝主!她最開心的是終於可以穿上裙子!」誠心的父親廖長昌牧師說,在緬甸時常聽到別人評論誠心沒有辦法結婚或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女兒雖然樂觀又堅強,但他跟太太還是很難過。因此能順利來台治療,不論是對嘉基、華航、醫療器材廠商、台灣的教會都充滿感謝,他跟太太緊繃的身心也終於能放鬆;而對於之前從未見過面,僅是因為聽聞他們的需要,就大方接待他們數月之久的方貞婷傳道,也是無比感激。誠心在記者會中更親手拌製緬甸的特色菜茶葉沙拉,讓醫護與來賓們嚐鮮,表達感謝之意。 嘉基院長姚維仁表示,醫院的「人道與海外關懷基金」善款由社會大眾捐獻,多用在海外義診以及弱勢者的國際醫療需求。在台灣由於有健保,醫療可近性也高,大部分的脊椎側彎患者會能及時就醫,先透過背架或其他方式矯正治療;但若持續惡化到了40度,便會歸類為重度脊椎側彎,建議進行手術。誠心小妹妹因為受限於經濟因素、當地醫療與政治現況,無奈之下才使側彎發展到驚人的160度。現在台灣已鮮少有如此嚴重的脊椎側彎個案,這次手術是由多位有經驗的醫師共同執刀,並憑藉嘉基智慧手術大樓最先進高端設備,以最新的脊椎固定骨釘以及高階術中影像系統、術中導航、神經監測等,帶著各界的支持一起讓誠心的生命成功轉彎,也祝福她有幸福健康的未來。

    #關節置換#達文西手術#觀光醫療
  • 嘉基創新內視鏡縫線技術 成功修補頑固食道穿孔 助正妹重拾美味人生
    亞洲首例 嘉基創新內視鏡縫線技術 成功修補頑固食道穿孔 助正妹重拾美味人生

    亞洲首例 嘉基創新內視鏡縫線技術 成功修補頑固食道穿孔 助正妹重拾美味人生

    嘉義基督教醫院在微創醫療領域再創新猷!一名年輕女性因魚刺導致食道穿孔,歷經兩年艱辛治療旅程,最終在嘉基醫療團隊創新應用「內視鏡縫線系統」後,成功修補破損食道,成為亞洲首例運用該系統治癒食道穿孔的成功案例。嘉基於4月17日(四)o:p>/o:p> 上午10時於路加堂舉辦「重拾美味人生,內視鏡縫合技術創新記者會」,分享這項突破性技術。o:p>/o:p> o:p>/o:p> 28歲的邱小姐在一次意外吞入魚刺後引發食道穿孔,傷口位置鄰近心臟、主動脈與肺臟,極具挑戰性。她經友院努力近十次外科及內視鏡微創治療,歷經長時間治療與照護o:p>/o:p> ,仍難以完全癒合,除兩年來無法經口進食外,甚至併發感染、接受肺部部分切除手術o:p>/o:p> 。當時為避免病情持續惡化,曾被建議接受大範圍食道切除重建手術。面對未來生活品質的重大考量,邱小姐經協助轉介至嘉義基督教醫院尋求其他可能的治療選項。o:p>/o:p> o:p>/o:p> 輾轉來到嘉基後,胃腸肝膽科周莒光醫師評估病況,決定嘗試創新方式——將原本應用於胃縮手術的「內視鏡縫線系統」運用於食道穿孔修補。周醫師表示:「這項手術對時間與技術都非常要求,但病人堅定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渴望,是我們全力以赴的動力。」o:p>/o:p> o:p>/o:p> 為降低手術風險、確保成功率,嘉基啟動跨科整合模式,術前與國內外專家密切討論並多次模擬演練,結合內視鏡、影像及外科專業,精準計劃手術流程。實際手術中,透過口腔進入的內視鏡精準縫合穿孔,歷時僅10分鐘完成。周醫師回憶:「那是我十年來最安靜的十分鐘,每一針都是病人重新品嚐美食的希望。」o:p>/o:p> o:p>/o:p> 術後邱小姐迅速恢復,成功拔除鼻胃管、恢復正常進食。她感動表示:「能再次喝水o:p>/o:p> 、吃飯,是我從未想像過的幸福。嘉基沒有放棄我,周醫師像守護者一樣陪伴我度過這段旅程。」o:p>/o:p> o:p>/o:p> 嘉基院長陳煒表示,這次手術是台灣微創內視鏡技術的新里程碑。過往類似病況常需仰賴高風險手術處理,未來透過內視鏡縫合,有望大幅減少病人負擔、縮短恢復期,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嘉基團隊目前已將此技術運用於腸胃道廔管、手術併發症與巨大腫瘤切除後的傷口修補,持續拓展內視鏡技術的應用廣度與深度。陳院長指出:「內視鏡正從診斷工具,蛻變為治療的關鍵力量。我們將持續朝向更安全、微創與精準的方向努力,讓更多病患受益。」o:p>/o:p>

    #癌症治療#觀光醫療
  • 泰北籃球少年嘉基助圓夢!漏斗胸手術重拾自信
    泰北籃球少年嘉基助圓夢!漏斗胸手術重拾自信

    泰北籃球少年嘉基助圓夢!漏斗胸手術重拾自信

    來自泰北金三角的16歲華僑少年楊以信,熱愛籃球,卻因先天性漏斗胸,心肺功能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今年十月來台,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手術,重拾健康與自信。 楊以信的父親楊崇明表示,自己跟太太是傳道人,一家住在泰北金三角地區,兒子從小罹患漏斗胸,曾在當地求醫,當地醫生建議持續觀察,等待病況隨著身體成長而改善。但多年過去,不僅沒有進步,呼吸反而越來越不順、容易疲倦,讓他對任何活動都提不起勁。直到兩年前,一位來到村子的籃球教練發現以信的身材條件不錯,鼓勵他嘗試籃球,沒想到以信竟然愛上了這項運動,甚至參與比賽,也從中找到自信。然而,漏斗胸的困擾卻如影隨形。以信透露,每次打籃球,最多只能撐10分鐘就氣喘吁吁,提早下場。胸壁內凹的狀況也日益嚴重,導致他夜夜難眠,白天精神不濟,成績一落千丈。「在泰國學校,我總是最後一個到教室。」以信說,在學校幾乎每堂課都要換不同樓層的教室,因為呼吸困難,他常常爬樓梯爬到氣喘吁吁,只能眼睜睜看著同學快步遠去。o:p>/o:p> 為以信執行手術的嘉基醫院胸腔外科醫師甘錦康表示,漏斗胸是一種先天性胸廓畸形,會壓迫心肺,影響呼吸功能;因為病人的胸前會有不正常的凹陷,像是可盛水的漏斗而得名,發生的確切原因目前不明。需要評估病人的凹陷狀況、位置以及是否有不適感來決定治療方式,若進行手術,可提高心肺功能、有效的改善外觀及減輕心理壓力。o:p>/o:p> 手術後,以信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他開心地說:「我迫不及待想回家,吃媽媽煮的綠咖哩,然後痛痛快快地打一場籃球!」甘醫師提醒,平均每三、四百人就有一位罹患漏斗胸,男性發生機率大約是女性的四倍,建議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胸廓畸形的現象,應及早帶孩子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o:p>/o:p> 嘉基國際長陳俊和醫師表示,金三角地區環境複雜,楊崇明在當地的戒毒村擔任教師,並照顧許多受毒害影響的孤兒,儘管自身經濟條件困難仍不放棄,嘉基深受他們的故事感動,也了解以信遠赴台灣就醫是一筆龐大的負擔,這次除了甘醫師捐出手術費、醫院員工自願捐款,也感謝社會各界慷慨相助,幫助以信順利完成手術。o:p>/o:p>

    #觀光醫療
  • ROSA羅莎雙膝關節置換手術令俞先生相當滿意
    美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ROSA羅莎雙膝置換術圓夢

    美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ROSA羅莎雙膝置換術圓夢

    76歲的美國華僑俞先生,3年前因退化性關節炎不良於行,外出總要旁人攙扶,內心雖然抗拒卻無能為力。趁著陪太太回台灣娘家,專程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接受先進的ROSA羅莎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次更換兩側膝蓋。術後不到一週就能日行萬步,也能上下樓梯,令他相當滿意,他開心地說,終於又可以和太太四處旅遊,不用老是坐著等人了。 俞先生是香港華僑,和來自台灣的太太定居美國已45年,日前特地利用陪太太返鄉探親的機會,從台北南下嘉義,掛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的門診。兩夫妻從未到過嘉義,朋友也告訴他們不必捨近求遠,在北部醫學中心就有相同的設備,但俞先生事前上網做功課,認為黃立人醫師值得信賴,看診時又與黃醫師理念相投,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身體交給黃醫師。 俞先生說,羅莎手術系統雖然在美國發展的時間比台灣早,但他認為台灣的醫療服務更為細緻,而且同為華人,在討論病情上更容易溝通,所以才決定到台灣就醫。捨棄醫學中心則是因過去陪岳父就醫的經驗,診間人滿為患,甚至有的醫師只花幾分鐘就看完一個病人,讓他印象不佳。 俞先生在3年多前,走路開始覺得膝蓋疼痛,尤其上下樓梯或走上坡路,更是痛到幾乎無法移動。他和太太都熱愛旅遊,特別喜歡去各地的國家公園遊覽,但園區地形崎嶇,他的腳常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坐著枯等,或者讓家人扶著他走。對於被稱為「老帥哥」的他,無法獨自行走讓他的心裡特別感到不舒服。 俞先生曾在美國就醫,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止痛,但維持不久又痛起來,也曾動過關節鏡手術,但術後必須長期到醫院復健,他怕麻煩只去了兩次就半途而廢,因此當得知羅莎手術是以走路取代復健,覺得符合他的期待,黃立人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術前詳細檢查及解說,也讓他非常放心,他只看了一次門診就決定接受羅莎手術治療。 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械手臂系統輔助,透過術前X光設計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定位,準確校正關節和植入物之間的密合度,以最小的侵入方式進行微創手術,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並減緩疼痛。且因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不僅降低手術麻醉風險,也減少病人出血及發炎反應,病人術後通常只會有傷口縫合的疼痛感,恢復期大幅縮短。 俞先生一次更換兩側膝蓋,在恢復室就能活動雙腳,隔天即可下床。為了儘快復原,他在住院期間勤於練習走路和爬樓梯,僅僅不到一個星期,腳力便迅速恢復,每天走路都超過一萬步,甚至比正常人還能走。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門診拆線,經醫師判定復原狀況良好,隔天即和太太帶著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雙腿返回美國。

    #關節置換#觀光醫療
  • 來聖馬爾定醫院重建「膝」利人生 機器人手臂一日搞定
    來聖馬爾定醫院重建「膝」利人生 機器人手臂一日搞定

    來聖馬爾定醫院重建「膝」利人生 機器人手臂一日搞定

    香港民眾57歲江女士為一位家庭主婦,平時喜歡爬山運動,但因近年來兩側膝部退化性關節炎,讓她運動情形每況愈下;友人周先生64歲為退休人員,是登山愛好者,也飽受右膝退化性關節炎長達10年之久。江女士為解決疾患積極尋求治療方式,親自上網作功課,最後透過與聖馬爾定醫院的國際醫療聯繫,便與友人周先生飛到台灣進行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術後狀況良好,甚至可以到處趴趴走,對嗜好運動的兩位來說有如展開新「膝」望。 江女士表示,她也曾在香港看過醫生,做過一些保守性治療,但都效果不彰,她想一次徹底解決此狀況便自行上網搜尋,因不想走傳統手術,在看到黃立人醫師的影片後發現MAKO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有符合她的期望,便毅然決然選擇飛到台灣嘉義聖馬爾定進行治療,因友人周先生也被此疾困擾多年,得知江女士欲進行此手術後,為了日後能繼續享受山林壯闊之美,也決心告別忍痛十年的日子。 收治兩位患者的聖馬爾定骨科黃立人副主任表示,江女士與周先生都是標準的內側膝關節面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症狀會有疼痛、僵硬、腫脹、關節活動有異音…等,雖已屬中至重度退化,但因絕大多數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都發生在內側關節面,故其實只須置換單一膝關節面即可,尤其周先生本身運動強度大,膝部內側磨損比江女士還嚴重,再適合不過此手術。黃立人指出,透過3D電腦斷層的機器人手臂,從掃描到模擬患者膝關節的活動角度、建立骨骼模型,在術前就能有完整的了解與規劃,術中由機器人手臂精準定位與主治醫師的臨床判斷快速置換,術後疼痛少恢復好,最快一日即可出院。 而傳統手術在於膝部等於需要整組打掉重練,原本的組織磨損較大,膝部傷口約15〜20公分外,術後也須花長時間才能慢慢復原,這就與江女士的目標有違。黃立人副主任補充說,單一膝關節置換最顯著的好處在於能保留膝關節原有四條重要韌帶,且術後可以蹲、跪,達到完全的膝關節活動角度,加上單一膝關節面置換術及超耐磨塑膠墊片,術後患者常有找回原有正常膝關節活動之感受。江女士與周先生術後隔日皆能自行下床走動,還和家人到外尋覓台灣美食,兩人皆開心地表示,終於可以結束卡卡人生,重新享受運動的快樂,相約之後再來台規劃一趟武嶺之旅。

    #關節置換
  • 內視鏡隆乳20252024
    內視鏡美胸 法式微翹,自然律動感 | 美塑館整形外科診所

    內視鏡美胸 法式微翹,自然律動感 | 美塑館整形外科診所

  • ~福建首次植入就順利迎接可愛胖娃~
    【安安婦幼診所】 首次植入就順利迎接可愛胖娃

    【安安婦幼診所】 首次植入就順利迎接可愛胖娃

    ~尿布套頭小王子俏皮登場啦~ ~恭喜來自福建的媽咪~首次植入就順利迎接可愛胖娃~ 2019年取卵,因疫情延後植入計畫 為了兼顧懷孕成功率並避免雙胞胎風險 夫妻決定做胚胎染色體檢測 今年2月來台植入1顆染色體正常的漂亮胚胎 終於在11月順利產下4公斤的胖娃 小BABY剛出生,媽媽立馬傳來照片 我們驚訝發現小寶寶頭上套著尿布 媽咪說「尿布保暖、吸羊水」~ 真是太有創意了! 期待小胖娃帶來更多歡笑和幸福 祝福媽咪與寶寶健康成長! 想了解PGT-A 請看 https://youtu.be/8LLbgfvS818?si=q7jK06qB8D0_SC9R

    #生殖醫學#觀光醫療
  • 韓國夫妻8年的等待
    【好韻診所】韓國夫妻8年的等待 , 終於在台灣圓夢~

    【好韻診所】韓國夫妻8年的等待 , 終於在台灣圓夢~

    39歲,來自韓國的李小姐 2022年在台灣的醫學中心診斷出 #單側輸卵管水腫阻塞 之後到 好韻診所暨試管嬰兒中心就診 8年一直沒有自然受孕成功,夫妻決定接受個人化試管嬰兒療程 在詳細檢查後發現除了輸卵管水腫阻塞外 以下幾項都是導致她不孕的因素: ● 子宮腺瘤 ● 卵巢巧克力囊腫 ● 卵巢殘餘功能 AMH0.9 我們在取卵時一併做輸卵管水腫抽吸手術 也施打藥物以減少再度累積感染積液 以避免事後輸卵管內黏液感染而不利胚胎著床 第一次植入胚胎後因懷孕失敗,又碰到疫情期間 李小姐決定先回到韓國休養半年後 開始服用郭院長開的調養子宮內膜口服藥物 再次回到好韻診所時接受冷凍胚胎植入 最後終於順利懷孕成功! 第一次聽到胎兒心搏聲的跳動, 這天盼了好久夫妻倆熱淚盈眶 看著伴隨夫妻臉上洋溢幸福的笑容 就是我們好韻團隊最開心的事

  • 來自南非的喜悅
    【好韻診所】來自南非的喜悅

    【好韻診所】來自南非的喜悅

    2014年來自南非的Louis夫妻結婚多年 因重度男性不孕症一直未受孕, 曾在南非接受三次試管嬰兒療程失敗。 透過屏東家醫科醫師介紹至 高雄好韻試管嬰兒中心就診, 郭鴻璋院長診療發現先生為非常嚴重的因素導致精子幾乎是零; 太太泌乳激素過高、甲狀腺亢進、卵巢功能下降。 郭院長安排精準的試管嬰兒療程,加上胚胎師高湛技術, 第一次植入胚胎,即帶來好孕,並由郭院長親自接生Lisa。 如今Lisa已滿8歲,越洋傳來她成長的喜悅, 為好韻生殖團隊帶來無上的喜悅

    #生殖醫學
這個資訊是否對你有幫助?
展開選單
關閉選單
回上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