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半岛有一处地方,周围寸草未生,只覆满泥黄色沙土,不过却窜出一撮撮橘红色火苗,随着风来,忽而炽旺、忽而吹灭,不然左摆摆、右飘飘,像是进行一场火舞表演;白天时,这些小小火苗是争不过太阳光亮的,所以显不出特别之处,但在夜幕落下时,就是它们豋场的时刻了。这就是「出火」,看起来非常有意思的景观。出火位在恒春城外大约五公里处,地质属於垦丁泥岩层,泥岩层的天然裂缝多,导致地底的天然气便循着缝隙处冒出地面,点火之後即形成许多火苗,有趣的是,因为天然气是哪里有缝就往哪里冒,所以这些火苗会像长了脚一般四处游移;而早期的出火地点并不位於现址,是由於中油公司要探勘油气,在进行凿井後才移往现今地点。春天与冬天是恒春半岛的乾季,下雨情况少,使泥岩层的缝隙不容易被阻塞,因此出火现象会比较旺盛,相反的,夏、秋正处雨季,沙土因雨造成泥泞而堵住岩层缝,使这些火苗失去许多施展火光的机会,所以出火现象就变得稀稀落落的。不过这毕竟是屏东很特殊的景观,於是在民国85年特别规划为「出火特别景观区」,园区内设有解说牌、人行步道及停车场等设施。夜晚的出火景观区,常常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大家围聚在火苗堆前,或坐或站或聊天,却产生一个温暖的画面,也或许是四周一片漆黑的关系吧,此时的光亮,恰好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