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醫療是台灣國際化最好的翅膀

發佈日期:2024-02-23

 

 

2024-02-23 03:06 聯合報/ 周艾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台中市)

前兩個月在一次演講中,向台下的同業做了一個簡單調查。我問做國際醫療工作經驗超過五年的請舉手,結果台下四十多人只有不到十人舉手!我自己做了八年,說真的過去幾年遇到的很多困難,也令我多次想打退堂鼓,看來同業碰到的問題都差不多!

「國際醫療」是醫學中心評鑑的五大任務之一,「國際醫療中心」是各家醫學中心不得不設置的單位,但是因為國際病人的醫療收入對醫院整體營收的挹注占比很小,所以國際醫療部門不容易在醫院中有影響力。業績占比小影響到很多事,包含領導層對國際醫療人力與物力的配置,連因應服務有關的資訊系統都可能無法上排程修改。

既然無法對有形的收入貢獻太多,那就要想方設法在無形的品牌價值上發揮巨大效益。如果宣傳成功,對內可以擴大影響力,對外也可以吸引國外的病人來就醫,恰恰也可彌補台灣醫療在國際上所缺乏的知名度。

這樣說起來,一個國際醫療中心,撇開要配合衛福部和國合會的專案,單就自費醫療這塊,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美國的醫院給予在國際醫療部門服務人才的專業名稱是Health Services Coordinator(健康服務協調員)。除了把病治好,面對國際病人市場,我認為「速度及效率」是關鍵。

為協助病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手術回家,我們從病人出發前就開始客製化專屬的醫療計畫,國際醫療中心的同仁,需要非常熟悉醫院的運作和報價。我常跟組裡的同事說,不可以只做自己的事,一定要橫向聯繫和廣結善緣,除了各科的醫師,更需多認識其他部門同事,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及做好服務。

除了熟悉院內的人事和流程之外,優秀的語言能力(或尋找合宜的翻譯人員),快速的學習能力以及熟悉國際禮儀,都是健康服務協調員的必備條件。因為前來尋求協助的國際病人,涵蓋各種疾病,唯有即時找到資源,才能協助病人解決問題。最後,往外開發新市場到深耕國家,針對各地的需求,也要懂得因地制宜地去整合政府和民間資源。

重點是,上述的這些條件,真的需要在各相關產業有多年的工作經驗,有一定的成熟度之後,才能勝任。如果沒有來自醫院高層的支持,及對國際醫療工作的熱忱與理想,真的很難走到今天!

中南部醫院評鑑在即,呼籲同業堅守崗位,更呼籲衛福部和醫院高層正視與珍惜國際醫療人才,因為醫療是台灣國際化最好的翅膀,醫療是讓世界看到台灣最好的方法。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786615

這個資訊是否對你有幫助?
展開選單
關閉選單
回上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