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選單按鈕

最新動態

中醫大附醫創新醫療推廣到馬國 推動新南向醫衛交流

2024-10-18

2024.10.18/ 11:39/ 工商時報 劉朱松 中醫大附醫將質子治療等尖端創新醫療推廣到馬國。包括衛福部專門委員吳玲瑩(右3)、中醫大附醫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黃致錕(右5)、中區體系副院長李建智(右2)、放射腫瘤部粒子放射治療科主任簡君儒(右6)、整形外科醫師黃循敬(右1)、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周艾齊(右7),與國際醫藥大學研究暨創新研究所副所長Wong Shew Fung(右4)。圖/中醫大附醫提供 質子治療是治療癌症先進的粒子射線療法,未來將成為治療癌症的主流,中醫大附醫今年啟用運作的質子治療中心,是台灣中部最先提供質子放射治療的醫療院所,已收治多名病患,獲得良好反應。其中,兩名直腸癌病患顯示腫瘤明顯縮小,持續進行下一步手術等治療。中醫大附醫推動新南向計畫,將此質子治療成果與經驗推廣到馬國,受到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 中醫大附醫第三年執行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新南向計畫),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黃致錕,帶領包含粒子放射、減重代謝、整形重建6人團隊,17日與簽署合作備忘錄的馬來西亞國際醫藥大學,在吉隆坡舉辦「2024 Smart Health Transformation Forum-Proton Therapy & Metabolic Surgery & Plastic Surgery」,與馬國學界、醫療人士熱絡交流質子治療等先進技術與成果。 衛福部專門委員吳玲瑩致詞表示,多次參與中醫大附醫新南向計畫的重要活動,欣見中醫大附醫持續深化與MOU機構的合作,為台馬醫衛交流努力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衛福部才賦予中醫大附醫艱鉅任務,我們會持續給力、一起攜手前行。 中醫大附醫的質子治療中心,是全台四座當中最新的一座,它具有360度高精準定位,整合外科手術、免疫治療、細胞治療與一站式國際醫療服務,提供高品質治療與滿意度。 放射腫瘤部粒子放射治療科主任簡君儒表示,以直腸癌為例,中期直腸癌常使用前導性骨盆放射治療來讓腫瘤縮小,以利後續手術進行,但骨盆放射治療也伴隨常見(雖然大多輕度)的消化道與泌尿道副作用,而質子治療有望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 質子治療相對於光子放射治療,可以大幅減少腫瘤周邊正常組織不必要的放射劑量,從而降低副作用發生率,適用於身體各部位,特別是位於高敏感區域或靠近重要器官的腫瘤,包含腦瘤、頭頸部腫瘤、乳癌、肺癌、食道癌、肝癌、攝護腺癌、復發性腫瘤,對於不適用重粒子的兒童癌症病人,更可降低長期後遺症,希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病人。 減重代謝專家的黃致錕院長,也在論壇上,分享最新技術與治療理念,黃致錕表示,在馬來西亞,隨著肥胖率的上升,傳統的治療方法,如生活方式改變和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創新方案。 最近的藥物治療進展,帶來了針對食慾和能量平衡的新抗肥胖藥物,且在減重手術上,除已進入機械手臂微創手術技術,對胃腸系統的荷爾蒙調節也有更新的見解;且走向基因和微生物研究的精準醫療,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對於幹細胞與外泌體的傷口治療應用,中醫大附醫中區體系副院長李建智(整形外科主任)表示,幹細胞具有分化為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對於組織修復和再生至關重要。 李建智強調。在傷口治療中,幹細胞可以轉變為皮膚細胞、血管及其他重要組件,從而加速修復、減少疤痕,並改善慢性或複雜傷口患者的治療效果。至於在傷口癒合中,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可以刺激細胞增殖、血管生成和免疫調節,從而使外泌體療法成為增強人體自然癒合機制的有效工具。 我們充分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力和外泌體的信號特性,顯著提升傷口癒合,超越傳統治療方式。 對於頭頸癌手術的精準治療,整形外科醫師黃循敬表示,整外團隊已整合超顯微外科手術、CAD/CAM技術和3D列印的新技術,能夠更精準定位和處理腫瘤,提供病人個人化的治療選擇,讓病人術後的功能性和美觀達到更滿意的效果,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中醫大附醫負責執行衛福部新南向計畫的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周艾齊表示,今年5月與本院與國際醫藥大學簽署MOU後,即參與該校主辦的「2024 Next Generation of Care Conference」,展出本院智慧醫院與介接緯創醫學(Keeogo)、慧誠智醫,讓參觀的馬國衛生部總監Datuk Dr. Muhammad Radzi bin Abu Hassan相當驚艷! 此次是雙方第二次合作,聚焦本院先進的質子治療、減重代謝、幹細胞與外泌體、超顯微手術的創新醫療,希望透過持續與MOU機構的 深化合作,建立信賴友誼的基礎,也複製成功模式擴展到東馬其他的醫療機構,提升台灣醫療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與好感度。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中醫大附醫創新醫療推廣到馬國 推動新南向醫衛交流

亞洲最友善城市出爐!台灣「1城市奪冠」

2024-10-05

15:03 2024/10/05 中時新聞網 許庭瑛 國外語言學習網站《Preply》近日公布「亞洲最友善的城市」調查,而台北市在排行榜上脫穎而出、榮獲冠軍。該排名以遊客回訪率、安全評分、英文語言能力、還有對外國人的友善程度等指標來評比。令人意外的是,有名的觀光大城,如日本東京市僅排名11,泰國曼谷則為第6。 除了上述評估要素外,該國接受免簽證護照或落地簽的國家數量,還有「平等指數公司」(Equaldex)提供的LGBTQ+平等指數等指標,也在評比之列。 台北市在「對外國旅客接受度」上,獲得89分的高分,而在「多元化接受度」上,則以66分拿下全排名最高分。至於「安全分數」也獲得亞洲第二高的84.55分。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對外國旅客友善度」項目勇奪滿分。 儘管在英語能力的評比上,台北市並未列入,但仍憑藉著其他指標的優異表現,在20個亞洲城市中獨占鰲頭,奪下最友善城市的寶座。 該網站指出,台北市不僅張開雙臂歡迎遊客,還提供了一些亞洲最好的街頭美食,擁有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統,並有一系列文化和歷史景點可供探索。 另外,第二名是新加坡市,新加坡在所有受訪的城市中,英語程度得分最高,其遊客回訪率達14%。反觀排名較後段的城市,如土耳其伊斯坦堡,名列最不友善的城市,而日本京都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則分別位居倒數第2及第3名。 資料來源

亞洲最友善城市出爐!台灣「1城市奪冠」

台灣醫療再創高峰!腦癌治療成果馬國專家慕名求教

2024-09-18

2024/09/18 中時 馮惠宜 中國附醫細胞治療成功經驗推向馬來西亞,台、馬神外醫學會簽署MOU,擴大醫衛新南向推動成效。(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台灣醫術輸出東南亞再獲成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體系3名醫師受邀參加馬來西亞神經外科年會分享台灣在腦癌、腦中風以及內視鏡脊椎手術的經驗,不但進一步簽署MOU,加強醫學交流合作,現場更吸引馬國專家報名來台學習。 台灣護國神山不只台積電,台灣醫療技術因近年在國際醫療大有進展,也成為守護台灣安全隱型翅膀;中國附醫神經外科部主任陳春忠、微創脊椎神經外科主任邱正廸與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皓宇受邀赴馬參與馬來西亞神經外科年會,分享台灣細胞治療等領域成功經驗,獲得與會醫師關注。 其中陳春忠分享惡性神經膠質瘤治療經驗,患者林女士經接受放射線治療,再進行樹突細胞免疫治療,迄今4年來追蹤觀察病況穩定,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陳春忠表示,治療惡性神經膠質瘤在手術後,以往只有放射線治療,與1-2種標靶治療可選擇之外,幾乎就無他法可選,治療上極為困難。一般治療後存活率平均為15個月,中國附醫平均達23個月,林女士更是已超過4年。 陳春忠強調,該院細胞治療也發展至更高端的CAR-T細胞治療,不斷提升癌症治療成果,很樂意把台灣細胞治療的臨床經驗帶到馬國分享,促進醫學新知的交流。 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周艾齊執行長表示,該院第3年執行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計畫,將神經外科定為台馬醫學交流的重點領域,包含在馬國舉辦研討會、醫院參訪、健康講座,以及醫師來台培訓的具體交流,此次年會讓全馬各醫院神經外科醫師一站式地認識到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也讓世界看到台灣。 中國附醫細胞治療成功經驗推向馬來西亞,台、馬神外醫學會簽署MOU,擴大醫衛新南向推動成效。(中國附醫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新聞網

台灣醫療再創高峰!腦癌治療成果馬國專家慕名求教

2024全球最宜居城市出爐 台灣3城市被讚「全球前段班」

2024-07-02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24/06/28 林浥樺/核稿編輯 經濟學人資訊社(EIU)26日發布2024年全球宜居指數(Global Liveability Index)排名,冠軍是維也納,另外台灣3城市也有上榜,宜居程度屬全球最前段班(得分高於80),台北排第66名、高雄第72名、台中第74名。 CNN報導,EIU的全球宜居指數有5大評分項目,分別為穩定度(Stability,占比25%)、健康照護(Healthcare,占比20%)、文化和環境(Culture & Environment,占比25%)、教育(Education,占比10%)、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占比20%)。 2024排行榜納入的全球173個城市中,1至5名分別為維也納、哥本哈根、蘇黎世、墨爾本、卡加立。6至10名則為日內瓦、雪梨、溫哥華、大阪、奧克蘭。 台灣部分,據《中央社》詢問分析師拉帝(Akshay Rathi)指出,台北、高雄、台中的表現都很不錯,宜居程度屬全球最前段班(得分高於80)。台北排名第66名、高雄第72名、台中第74名。 根據CNN報導,維也納連3年蟬聯全球宜居城市第1名,不過由於明顯缺乏重大體育賽事,使維也納文化和環境得分較低。另外日本大阪是唯一進入世界前10名的亞洲城市。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2024全球最宜居城市出爐 台灣3城市被讚「全球前段班」

中醫大附醫新南向醫旅病人百倍成長 推廣重難症特色醫療

2024-05-02

台灣好報 林明佑 2024年5月2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推動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攜手緯創醫學(Keeogo)與慧誠智醫imedtac參加於吉隆坡舉辦之「2024 Next Generation of Care: Merging Healthcare & Technology Conference」並展覽。吸引馬來西亞衛生部衛生總監YBhg. Datuk Dr. Muhammad Radzi Abu Hassan(左3)、衛福部專門委員吳玲瑩(左1)到展位參觀Keeogo的下肢外骨骼機器的展示(右1)。(中醫大附醫提供) 【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疫後發展國際醫療觀光,為台灣醫療院所注入新活水。中醫大附醫自2022年起承接衛福部醫衛新南向計畫有成,將包含癌症細胞治療等重難症特色醫療推廣到馬來西亞、汶萊並擴及新加坡,明顯引入國際醫療人流,周德陽院長表示,2023年比前一年(包含健檢在內),馬來西亞成長256倍,汶萊成長47倍,除醫院受益以外,引入眾多國際就醫人流,也創造台中市醫療觀光Inbound可觀效益,並介接台灣醫衛廠商國際拓銷「以醫帶產」Outbound效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推動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中長期計畫第三年),在衛福部專門委員吳玲瑩見證下(右2),國際醫療中心黃致錕院長(右3)於吉隆坡與馬來西亞頂尖的國際醫藥大學Interna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IMU)副校長Prof. Dr. Abdul Aziz Baba(左3)共同簽署MOU,推動醫學研究、人才培訓與醫衛產業的交流合作。 (中醫大附醫提供) 疫情前,原本國際醫療人次佔比最高的為中國大陸,因受限兩岸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下,如今已被新南向國家所超越。拜醫衛新南向計畫的推動,中醫大附醫推廣特色醫療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砂拉越、沙巴)與汶萊,健檢與疾病就醫人次明顯提高。包括腦癌等癌症治療;以免開刀心導管方式治療多種心血管疾病(心房顫動、心律不整、主動脈瓣置換、周邊血管阻塞等);以「神波刀」非侵入式方式治療嚴重顫抖症;及免開腦微創手術治療顱底腫瘤,都已幫助許多馬國重症病人,打開在馬國的知名度。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推動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攜手緯創醫學(Keeogo)(左方藍衣)與慧誠智醫imedtac(右2)參加於吉隆坡舉辦之「2024 Next Generation of Care: Merging Healthcare & Technology Conference」與展覽。衛福部專門委員吳玲瑩(中)特地到場觀展打氣。(中醫大附醫提供) 衛生福利部吳玲瑩專門委員也表示,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推動至中長期計畫的第三年已明顯顯現效益,後勢更加可期。今年度新南向計畫,中醫大附醫在周德陽院長指導下,已率先由國際醫療中心黃致錕院長帶隊開拔到吉隆坡,在今年4月29日攜手無語良師學院,展開「亞洲醫師微創手術培訓平台」的首場手術示範; 吳玲瑩說,緊接著與馬國頂尖的馬來西亞國際醫藥大學IMU Interna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馬國第一所也是最成熟的私立醫學和健康科學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開醫事人員培訓與醫學等多方交流。 吳玲瑩表示,此行,還有介接台灣醫衛產業到馬國的重要任務,5月2日,中醫大附醫將攜手智慧醫院解決方案的慧誠智醫,與下肢外骨骼機器人(Keeogo)緯創醫學,共同參與IMU-2024 Next Generation of Care:Merging Healthcare & Technology Conference會議與展覽,強強聯手,共同推廣中醫大附醫國際醫療與台灣卓越醫衛產品的雙品牌。 台中市已是台灣第二大城市,是宜居城市的指標。擁有國際知名的逢甲夜市商圈,也有國際級台中歌劇院、路思義教堂、亞洲現代美術館,匯聚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巨作,還有谷關溫泉,並鄰近日月潭國際景點,極具國際醫療觀光的潛力發展。中醫大附醫整合資源,透過醫衛新南向計畫的推動,不僅讓國際人士親身體驗台灣卓越醫療技術與服務,也勢必在疫後國際觀光醫療的新浪趨勢下,幫助台中市醫療觀光新一波經濟產值。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網

中醫大附醫新南向醫旅病人百倍成長 推廣重難症特色醫療

地震後振興觀光 我駐星代表童振源將組企業家團訪花蓮

2024-04-10

2024/04/08 12:53:29 經濟日報 記者劉秀珍 我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這幾天很關心花蓮地震災情,也在臉書上寫下:看到內外各界都積極捐獻協助花蓮,「這時 我們都是花蓮人」。 童振源說,他很關注受災的花蓮能否儘快恢復正常運作,也希望媒體多報導花蓮恢復的狀況,讓海內外遊客有信心到花蓮旅遊,振興當地經濟。 就任駐星代表後,他把向新加坡推介台灣作為主要職責,幾天前 ,他與台灣健康醫療產業卓越聯盟執行長吳明彥才達成共識,預計11月底籌組新加坡企業家,到花蓮展開健康養生之旅,行程中包括,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進行高端健檢、拜訪靜思精舍證嚴上人,以及到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享受健康養生度假。 童振源回想起,六年前的2月6日,那時他任我駐泰國代表,花蓮發生地震,泰國台灣會館主席張文平與台商總會總會長劉樹添立刻打電話給他,表示要捐款給花蓮。童振源立即連絡花蓮縣政府,花蓮縣府回覆說,由於媒體不斷播放花蓮地震的消息,導致觀光客驟減,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計,帶給花蓮的傷害比地震還大。 童振源的記憶猶新,當時號召泰國僑領、媒體及網紅一起來趟花蓮之 旅,以致整個農曆過年期間,他與觀光組主任巫宗霖都在協調機票、火車票、住宿及當地觀光景點行程安排。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2月27日順利成行,那一次有25位泰國朋友共赴花蓮,除了捐款,也許助宣傳當地觀光。 這一次,他仍希望大家都為花蓮的復甦,盡一份心力。 我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前排右六)年前任駐泰國代表,在花蓮地震後籌組泰國團拜訪花蓮,推動花蓮觀光。取自童振源臉書。 我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前排右五)六年前任駐泰國代表,當時在花蓮地震後籌組泰國團拜訪花蓮,推動花蓮觀光。取自童振源臉書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地震後振興觀光 我駐星代表童振源將組企業家團訪花蓮

緬甸肝臟基金會來台取經 觀摩桃醫特色醫療推動成果

2024-03-13

2024年3月13日 桃園電子報 記者諶志明 緬甸肝臟基金會參訪部桃。圖:部桃提供 緬甸肝臟基金會理事長Dr. Khin Pyone Kyi及執行董事Dr. Win Aung今(13)日訪問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展開為期一周的國際醫療交流與學習之旅。這次訪問旨在加強台緬雙方醫療經驗的交流,促進醫療合作,進一步提升緬甸的醫療品質。 部桃表示,緬甸肝臟基金會成立於2012年,並於2014年正式註冊,成為緬甸第一個註冊的肝臟基金會。擁有32個分支機構遍布緬甸17個鄉鎮,該基金會一直以來致力於肝臟健康的提升與疾病的防治。 部桃提到,該院自2022年與靈鷲山慈善基金會簽訂合作備忘錄以來,積極推動台緬雙方的國際醫療交流與合作。在去(2023)年該院與緬甸肝臟基金會共同簽署了一份重要的國際醫療合作備忘錄,見證了雙方合作的深厚基礎。今年得到日上科技有限公司和京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緬甸肝臟基金會的代表成功促成了這次來台的參訪交流計劃。 部桃代理院長陳日昌表示,此次交流將包括對該院肝膽腸胃科和特色醫療的觀摩,並參訪桃園市醫師公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昆明防治中心等機構,以深入了解台灣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的現況。同時,他們還安排拜訪沃醫學、宏碁智醫等在醫療器材和智慧醫療領域具有卓越表現的廠商,以推動醫療產業的新南向合作。 陳日昌進一步強調,透過實際的來台交流與學習,緬甸能夠深入了解台灣在醫療領域的強項和軟實力,進而提升緬甸的醫療品質、流程和服務水平。他期待這次台緬雙方的合作能夠在整體公共衛生領域取得實質的進展,並在國際醫療社群中樹立更多的學習樣態。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13nnjW

緬甸肝臟基金會來台取經 觀摩桃醫特色醫療推動成果

觀光旅遊新趨勢

2024-02-07

醫療養生在台灣 文·郭美瑜 2024 2月 台灣醫療院所配備高階醫療技術與設備,擁有領先全球的肝臟移植、生殖醫學等特色醫療,提供高性價比的醫護服務,醫療素質與照護品質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加以並行的傳統中醫治療,形成全球少有的中西醫雙軌之醫療與養生環境。 醫療養生,全球旅遊新趨勢。來台灣,感受自然資源和人文風貌,還可以尋求醫療諮詢、就醫規劃,休閒兼具療癒,一次滿足 歲末年終,台北新光醫院的健檢中心報到大廳,有許多等待檢查的民眾,包括有歐美、印尼等國人士,他們忙碌了一整年,為自己安排年終健康檢查,為新年儲備續航力。 院內的正子斷層造影中心,配備兩台磁振造影儀器(MRI)、一台多切面電腦斷層(CT)、一台正子斷層掃描儀,MRI廣泛用於大腦和脊髓、心臟血管系統等檢查,CT檢查異常組織增生,例如腫瘤……確認身體有無異狀。 「若從影像就可以看見明顯的異狀,通常早上檢查,中午就有醫師先向顧客說明,正式的報告會在七至十天寄到通訊地址。等待報告期間,顧客可以安排旅遊行程,醫療兼旅遊,一次滿足。」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 台灣的醫療強項 台灣國民平均壽命將近80歲,高於全球,除了有完善的全民健保制度,最重要的是台灣擁有優質的醫療水準。2023年國際商業雜誌(CEOWORLD)公布全球110個國家的健康照護體系評比,台灣名列第一。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執行長吳明彥說,台灣早在30年前就實施醫療院所評鑑制度,是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個實施醫療院所評鑑的國家。因著醫院評鑑,促使醫療院所不斷精進技術與品質,讓台灣醫療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已有17家醫療院所通過JCI(醫院質量)國際評鑑。 吳明彥說,除了一般疾病治療,像是顱顏整型外科手術、肝臟、腎臟移植、人工生殖技術、心血管治療、關節置換術、牙科治療等特殊醫療,台灣在國際間享有盛名,其中,肝、腎臟移植的併發症低、高成功率與存活率,成就傲人,尤以活體肝臟移植的重症醫療強項,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93.5%,超越歐美,蜚聲國際。 台灣專業醫療服務,早在數十年前就開啟國際醫衛合作,2007年新光醫院與帛琉推動醫衛計畫,派遣新光醫護駐診、轉診台灣就醫、校園營養教育計畫、代訓醫事人員等。亞東醫院則是在院培訓貝里斯的醫師與透析護理師,授予專業的腎臟病防治訓練,受訓的醫護返回貝國繼續擔任種子教師臨床訓練,提升腎臟病防治專業能力。 高性價比的醫療優勢 常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吳明彥說,好的醫療一定要有好的儀器或設備,無論是疾病篩檢及診斷利器的CT、MRI儀器,或是精準治療癌症病灶的高價癌症治療儀器質子治療機,「這些台灣很多」。 近年的健康概念與趨勢,既強調疾病治療,也重視預防醫學,台灣的大型醫療院所捨得投資設備,跨足醫療高階健檢,發展熱門的健檢產業,自費健檢的市場也快速成長。 兼任醫策會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召集人的洪子仁說,2021年醫策會成立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小組,針對醫療機構設立的健檢服務,執行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制度,例如癌症檢查、腦血管、心血管、綜合體檢等檢查項目,評鑑其完整性,在台健檢品質相對有保障。 台灣因實施健保制度,醫療服務的性價比在國際間也具特色。吳明彥引用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導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提供最好的醫療設施,醫療價格卻是最親民的國家,是國際醫療患者選擇到台灣治療的重要因素。以試管嬰兒為例,在台灣,平均活產存活率逾三成,醫療費用卻僅是歐美日的三分之一,在國際間很有吸引力。洪子仁也說,該院有來自中、港、東南亞國家,甚至日本的民眾前來求子。 「交通便利,就醫方便;醫療可近性也是台灣的優勢。」洪子仁說。 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灣醫療院所2萬3578家,其中,大型醫院480家占2%,診所2萬3,098 家、占98.0%。洪子仁表示,都會區可能三、五步就有一家診所,數百公尺就有一家醫院,以台北捷運為例,文湖線、新店線、板南線上,就有萬芳、台大、馬偕、新光、亞東等五家醫學中心,即便是非都會區,政府擴大推動遠距醫療,山地、偏鄉、離島的民眾透過視訊問診,也有機會獲得周全的醫療照顧。 中西醫雙軌制 「台灣的醫療特色,還包括中醫導入醫療與養生,延緩老化。」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藥物科學學科教授王靜瓊表示,傳統醫學雖在全球被廣泛應用,但僅台、中、韓三國家,比照西醫,將西醫的教、考、訓、用導入中醫師的正規訓練,課程中也涵蓋西醫基礎訓練,這種中、西醫雙軌制並行的醫學訓練,全球少見。 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蘇柏璇說,中醫以望聞問切的方法,針對個別體質進行鑑別診斷,開立處方。例如將人的體質分為氣虛型、陽虛型、陰虛型、濕熱型、痰濕型等九種類型,很多人兼雜不同的體質,例如痰濕夾雜氣虛,就需同時治療與調養。 不只國人採用中醫治療疾病,也有許多外籍人士身體不適看中醫。日本電影金像獎影后黑木瞳,2022年應邀來台擔任金馬獎頒獎人時,在記者會受訪時透露,她會專程停留台北一晚,只為看中醫拿藥調理腸胃。 蘇柏璇說,常見駐台的跨國企業員工,因時差、熬夜工作而出現睡眠障礙、經期不順等症狀,或因外派壓力大,肩頸僵硬、臉上狂冒痘痘。這些症狀經中醫鑑別體質、下處方,再藉助中藥、針灸或養生茶包,皆可獲得改善,且中醫院的藥方皆經檢驗,安全有保障。他的外籍病患中,有人求助中醫治療不孕症,也有阿茲海默症患者,採中藥及針灸治療,改善手抖、認知障礙等症狀,返國時帶回半年藥物調理,半年後又回診的案例。 中醫介入養生 王靜瓊說,中醫不只提供醫療,也介入養生,這是全球少有的照護模式。例如,長者常有的「流目油」眼睛酸澀症狀,中醫處方的杞菊地黃丸、明目丸,就兼具療效與調養。 中醫認為人體的臟腑對應經絡,經絡暢通、臟腑協調,則氣血調和、身體強健,反之則可能出現不適。因此,當人體某部位功能失調時,可藉刮痧、拔罐、養生氣功、穴位按摩等手法,疏通經絡氣血,促使生理恢復平衡與協調。 王靜瓊說,台灣按摩養生館的師傅講究穴位,他們提供服務時會向顧客解說穴位對應的臟腑,例如太陽穴、合谷穴舒緩頭痛,就是中醫導入養生的實例。 蘇柏璇也說,台灣美容院的洗髮服務提供頭肩頸按摩,養生館的頭肩頸、腳底按摩、就具穴位按摩的原理。另外,北投、礁溪、蘇澳的溫泉知名,溫泉泡湯可促進氣血循環,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中醫強調順應四季變化,挑選飲食養生,春天養肝、夏天袪濕消暑、秋天養肺潤燥、冬令進補保暖。蘇柏璇說,人們可以先透過中醫師鑑別體質,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溫補」、「涼補」或「平補」方式,順時養生,自然有好元氣。 王靜瓊也說,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會受到內、外在環境及遺傳的影響,例如夏天暑氣逼人,身體要降溫禦熱,就適合飲用性涼的青草茶;冬天天冷,身體為禦寒就有吃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立冬進補。 觀光醫療新趨勢 台灣東部重要的醫學中心花蓮慈濟醫院(以下簡稱花慈),是幹細胞治療再生的醫學重鎮,巴金森DBS深部腦刺激術、複雜性排尿障礙治療等,也是醫療服務強項,屢吸引海外病友遠道接受治療。 今(2024)年花慈與花蓮秧悅美地度假酒店合作,推出國際觀光醫療方案,長期醫療的病患與家屬可住在飯店休養,享受花蓮的好山水,需要治療、回診時由專車接送往返醫院,讓國際旅客來到台灣接受高品質醫療後,能入住優質度假村,「不用住病房,也能治療兼養生」。 新光集團結合新光醫療資源,在板橋都會區打造「新光新板傑仕堡」全齡養生宅,推出短租型飯店、長住型全齡養生宅,以及健檢與坐月子中心。傑仕堡董事長呂炳賢說,全齡養生宅有岩盤浴、碳酸氫鈉泉等養生設施,並有健康管理師駐點,提供諮詢,規劃理念考量住戶的養生需求及方便親友探望兼旅宿,符合重視親情的社會文化。 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文化村(以下簡稱養生村),招收60歲以上的健康、亞健康及失能長者入住。樂齡宅建在幽靜山林間,四周步道有櫻花樹、落雨松環繞,環境宜人,並提供多元的生活課程,豐富長者的生活。養生村管理部主任杜素珍說,以往長者避談的生死議題、遺產規劃、安寧醫療,現在是熱門的講座課程。 養生村還規劃交通車,接送住民到長庚醫院就醫、家樂福購物,「有四成住民是『海歸』華人,另有2,000人排隊等候入住。」杜素珍說。 曾長期旅居美、中,四年前偕妻返台入住養生村的65歲馮先生,太鼓班下課後受訪:「這裡的醫療品質好,生活方便、同學們相處和諧,比想像中來得好。」 「醫療服務,是建立在品牌與信任之上。」洪子仁說。 休閒結合醫療,是新興的旅遊風潮。台灣擁有豐沛的自然生態與人文底蘊,醫界累積豐富的醫療經驗,你可以安排台灣醫療觀光行,在旅程中體驗高品質的健檢、醫美……或接受專業的醫療照護,在迤邐的山海風光中療癒身心靈。 文章出處: 台灣光華雜誌reurl.cc/g4ngL4

觀光旅遊新趨勢

花蓮慈院攜手在地度假村推國際醫旅 開創台灣觀光新里程

2024-01-09

2024/01/09 12:26 中國時報 羅亦晽 花蓮慈濟醫院長林欣榮(右)今與秧悦美地度假酒店董事長尹純稠(左)簽署MOU,聯手打造觀光養生醫療一站式管理平台。(羅亦晽攝) 花蓮大山大海美景有助減緩患者情緒與壓力,隨醫療觀光(medical tourism)逐漸成為疫後重點產業,花蓮慈濟醫院與在地度假酒店合作推出「國際健康管理平台」,提供海外病患一站式健康養生服務,不僅開啟國內高端醫旅新里程,未來若結合花蓮國際機場包機補助,有望替台灣國際觀光奠定新利基。 花蓮慈濟醫院與秧悦美地度假酒店異業結合推動「國際觀光醫療暨健康旅遊」,院長林欣榮與業者尹純綢今在立委傅崐萁、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衛生局長朱家祥等人見證下,簽署合作意向書(MOU),打造「國際健康管理平台」,提供海外醫療諮詢、就醫規畫及休閒養生等服務。 林信任表示,醫療觀光商機大,台灣推動國際醫療旅遊已有一段時間,預估2024年1200萬國際旅客目標中,有20萬屬醫療觀光;國內過去醫療旅遊多以健檢或其他醫療行為為主,不過此次的簽署卻是國內醫旅的重要里程碑。 他說,花蓮慈院癌症幹細胞研究在全球具領先地位,由於癌症療程較長,醫療機構若能與度假村合作,結合花蓮太平洋及中央山脈好山好水的環境,與在地的有機蔬食,不僅對病患的康復確實有幫助,也能提供海外醫療觀光旅客治療與養生服務,未來勢必能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國際觀光遊程。 林信任也提到,花蓮擁有國際機場,觀光署近期推動包機獎助措施,讓更多國外旅行團直接到花東旅遊,提升花東國際攬客門戶自主的機會,加上醫療高端旅客多搭乘私人飛機,慈院與秧悦美地的合作,亦能帶給花蓮機場新商機,未來除會積極到國外推廣台灣的醫療觀光,也會與航空站溝通協調,提供國際旅客更進一步的服務。 朱家祥說,俗話說,喜樂是良藥,不過治療疾病對患者來說相當痛苦,因此心靈治療在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若患者在好山好水、芳香氣息圍繞的環境下,人就會放鬆,心情就會轉好,對療程來說是極大的助益,樂見飯店與醫院合作提供病患全能的照顧與治療。 業者表示,此次推出的「國際健康管理平台」,結合慈院中西醫合療健康管理團隊,推出全方位觀光養生的醫療一站式服務,從醫旅顧問諮詢、赴台就醫服務、醫療第二意見預約、就醫期間等,提供客製化套裝行程。 資料來源:reurl.cc/prMkLQ

花蓮慈院攜手在地度假村推國際醫旅 開創台灣觀光新里程

巴紐律師罹腸癌來台就醫! 費近一年治療成功完成療程

2024-01-05

2024-01-04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今(2023)年三月初,彰基醫學中心收到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簡稱巴紐)直腸癌病人班傑明先生來信詢問,是否能到彰基接受手術,經過多次與病人溝通協調後,病人決定來台就醫。 巴紐醫療資源匱乏 台灣成就醫首選 巴紐是南太平洋地區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之一,病人罹患直腸癌需轉往第三國就醫。班傑明先生是一位律師,年僅34歲,正值壯年,也在巴國政府部門工作,卻不幸罹患直腸癌第三期。他因此透過曾於彰基治療直腸癌的巴紐前外長夫人Janet Yaki女士轉介,於今年3月中旬抵達彰基治療,歷經為期近一年的放射治療、化療、腫瘤切除、臨時造口以及肛門重建手術等療程,於今年11月底順利完成所有療程,身體恢復狀況良好,預計於12月底返回巴紐。 班傑明表示,巴紐大部分的癌症病人會選擇轉往新加坡或菲律賓治療,前者費用極高,大部分病人無法負擔,後者則需要透過仲介公司,除要排隊等候多時,也需支付昂貴的仲介費。台灣的醫療技術是亞洲第一,來台灣治療不但時效快,不須透過仲介,費用也是他們可以負擔得起。最重要的是,當他決定來彰基的那一刻起,駐巴紐代表處及彰基海外醫療中心團隊就給予全力的協助,包括醫療簽證、接送機、住宿安排、生活照顧及就醫協助等,都讓他們全家在台灣期間宛如在自己的故鄉。 詳細溝通醫療過程 醫病互信治療更順利 彰基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譽耀表示,初接到患者提供的相關檢查報告時,很擔心整個治療時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病人是否能負擔。知道班傑明仍決定到台灣治療後,他覺得他有使命要全力治好他。在每次門診過程中,也詳細讓班傑明了解他的治療進展並回答所有的疑問。醫病的關係與信任,以及病人全力配合,是手術成功的重要關鍵。張譽耀表示,希望班傑明回去巴紐後能好好照顧身體,定期追蹤,期望未來能在巴紐見面。 彰基與巴紐醫療互動頻繁 協助更多國際病友 彰基每年除派遣醫療團前往合作醫院進行醫療服務外,也培訓巴紐專科醫師,陳穆寬總院長也曾率隊親自前往巴紐進行口腔癌的教學及防治,目前也正與巴紐國家醫院討論簽署病人轉介合約,未來可以服務更多巴紐的癌症與重症病患。

巴紐律師罹腸癌來台就醫! 費近一年治療成功完成療程
這個資訊是否對你有幫助?
展開選單
關閉選單
回上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