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祀「天上聖母」俗稱「媽祖婆」總供奉大媽至七媽七位聖母世稱「 茄苳媽」來自明永曆十三年亦即清順治十六年 (西元一六五九年)由 大陸湄洲一商人奉請四寸金身的「七寶銅湄洲媽祖」,至此午間在路 邊攤進餐,包袱暫置於谷井蓋上,食後要離去,包袱確無法提起以致 不知所措,經人指點「卜杯」(擲杯)請示,始知媽祖已相中此龍穴吉地 ,有意留在此地,濟民救世。起初庄民臨時搭建茅舍為其安身之處。 後因媽祖靈赫應驗,信仰者與日俱增,傳遍各地香火日盛。清康熙二 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嘉義縣鹿草鄉後堀村山仔腳陳立勳獻地, 故本地富紳韓高陽之祖先發起募金一千圓與庄民協建廟宇命名為「泰 安宮」同時雕起「大媽」神像將原來四寸金身的「七寶銅湄洲媽祖」置入其中並迎請中壇太子合祀。至道光、光緒、民國年間經數次整修擴建,爾後年久失修及歷經數次大地震頹墮不堪,遂 於民國七十四年七月五日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向台南縣政府核准在案(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六日七四府民禮字第九二 四三一號)並成立泰安宮重建委員會,翌年四月正式動工,前後七載,耗總工程費用新台幣一億三千餘萬元,為現今台南 縣諸多媽祖廟中以「後壁鄉下茄苳泰安宮」為最雄偉壯麗,堪稱「南瀛第一媽祖廟」與同庄「旌忠廟」為下茄苳的庄廟, 同時也是清初下茄苳堡三十六庄(今擴展為五十九庄頭)的總廟,信徒遍及嘉義縣的鹿草鄉、水上鄉和台南縣的後壁鄉、 東山鄉、白河鎮、新營市範圍廣闊、香火鼎盛,普及全國各地。(資料來源:下茄苳泰安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