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组取得金瓜石矿权後,请浙江籍工头郭志嘉、林香妹回乡招募工人,人数计有2,500人左右,其中以温州人最多,福建人次之,为解决住宿问题,在劝济堂右下方兴建工寮,俗称「温州寮」,民国31年为安置战俘而搬迁。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战争,隔年11月,约500多名从南洋被俘的盟军战俘(後增至1,300余人),被遣送到六坑从事采矿工作,安置於此,因此称为『督鼻仔寮』。许多战俘因水土不服或坑内意外死亡,1945年初迁移新店龟山垦殖,直至战争结束。1997年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回到现址立碑纪念,每年11月都会举行追思会,随着水金九园区的建设,现规划为「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公园」。在瓜山国小门口的正前方公车站牌往水湳洞方向走不到1分钟,会看到劝济堂的牌楼,在牌楼旁边有一个往上的阶梯,一路往上走大约30几公尺左右就会看到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以前称作英军战俘营)。若是搭乘客运,可从终点站劝济堂往下步行抵达。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原为1942年至1945年间日军的金瓜石战俘营,台语发音称作「督鼻仔寮」,原始的涵意就是「高鼻子的外国人住的营舍」。当时在战俘营内最多关押了一千余名二战时期的战俘,包括英国、加拿大、荷兰、澳洲、纽西兰、南非及美国等同盟国。这批盟军战俘在遭监禁时期的劳役工作即为采掘铜矿。由於当时生活与工作条件不甚理想,管理严苛、医药不足,以及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战俘因此命丧於此。彷佛还留残存着当时战俘们的苦难余情,这里多少带着些许的忧伤与悲戚,但也更强调和平对於世界的重大意义。於1997年放映《一个战争的故事》记录片後,一群人在一位名为艾华士的带领下,前往金瓜石寻访战俘营。之後战俘营纪念协会便开始积极催生在位於金瓜石盟军战俘营旧址的铜山里社区公园里兴建纪念碑,并且於1997年11月23日举办了庄严肃穆之追思仪式。由於11月14日是大英国协战俘进驻金瓜石战俘营的日子,所以每年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都会固定於11月於这个地方举办追思仪式。目前,新北市政府已完成将战俘营遗址重新塑造成「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设置导览历史解说牌、光雕及重塑纪念碑等计划,连结周边景点与黄金博物馆形成为双园区,成为崭新地标。战俘营现仅保留当初营区门柱与一小段围墙遗址。新北市观光局着眼该园区的历史文化意义,推行「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发展计划」,以这座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俘营做为旅游印象中心,进行设施植栽改善,增设历史图文解说牌,引进光雕美化、具有中心纪念意义的纪念碑,且融入台湾在地意象,变身为独一无二的崭新地标。此外,新北市政府已完成将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劝济堂、祈堂老街等景点结合,与游客在金瓜石最喜欢造访的黄金博物园区,形成金瓜石地区的观光双园区,藉以行销金瓜石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建筑,打造成国际级的山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