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府原名「天判堂」,创建於民国22年(西元1933年),民国72年(西元1983年)改宫号为今名。该府位於基山社区公园旁,主祀三府王爷,分别为朱府、李府与池府王爷。入口是从汽车路客运站牌「天判堂」旁边的「九份代天府」牌楼往内行走、扶着白色扶梯拾阶而上即可抵达。门口有一小平台、保留有大树,旁边可看到基隆山,景色非常优美。其沿革据府史记载,三府王爷系由山西省太原县朱府王爷祠奉旨出巡台湾岛,於民国22年神临今日海滨里港,巡游九份之际,见该地好地理,选该地为济世救人之发源地,降乩於第一任乩子谢添丁先生代天宣化、济世救人,暂择於九份信众谢双凤(谢添丁之母亲)家中济世。当时朱府王爷曾化身为一名老翁前往板桥邀请当时颇负盛名的雕刻师阿房伯至谢双凤家中为他雕刻圣像,阿房伯依约前往,但无奈因朱府王爷并无通知谢家而受阻,当夜朱府王爷即降乩於乩子身上,谕示神意表明,谢家子弟使知急驰前往聘回阿房伯为朱府千岁雕刻圣像。民国23年金身雕塑完成,委请阿房伯亲行开光点眼科仪,当科仪进行到三剑插入一盆清净之水时,忽见一道神光幻化进入神尊内,当时所见之人莫不称奇。当时逢兰阳三郡发生严重瘟疫下痢病情蔓延迅速,有庄民久仰三府王爷之圣名,纷纷前来九份求助王爷救苦救难,王爷怜民悯众降下谕示将雕刻他金尊所余之樟木片泡水饮食就能痊癒,救人无数。随着众善膜拜与虔诚,踊跃捐金输银助王爷建立庙宇,经数次修整扩建,至光复後,王爷之庙基终於略具规模。民国45年(西元1956年)奉玉皇上帝旨意颁着《三府王爷真经》,特聘当时享有盛名之林六善(水汶)大师扶鸾阐着、宗教界耆宿杜尔瞻(仰山)大师负责校正,李炳南教授等百余名善信参与耗时三个多月再经比对审核,终於颁经完成《三府王爷真经》。民国75年(西元1986年)增建两厢道祖殿以及天上圣母殿两殿、再增晨钟暮鼓两楼,再筑拜亭以配王爷之圣德。据《三府王爷真经》之序言,王爷相传有三百六十位,一百三十二姓,其来历传说不一,据文献所载台湾之王爷信仰,崇奉九十八姓,其殿堂宫庙居全台四大庙团之冠,诚为台湾民间强势信仰。然而自唐开元,列道家书为藏,始有「道藏」之称,历经宋、元重修增刊,明清两代相继纂修增补,以及藏外道书、道藏要籍、道藏辑要等重要藏典里,并无收录有关王爷典籍。唯一流传於庙宇之《三府王爷真经》便是在本府完成,是道教界的大事之一。王爷真经虽名为《三府王爷真经》,但经文、经义并非狭限於朱、李、池三位王爷,宫庙崇奉五府或单姓王爷,皆可改读五府或某府,所以王爷真经随後流传於全省各府王爷庙堂。参考资料:《三府王爷真经》、《九份代天府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