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岩座落於九份基山街後段,属於大竿林地区,看起来是一个不甚起眼的寺庙。据《金山岩沿革》之记述,大正6年(西元1917年)住民王永圃为叩谢神恩,在基山老街和九份国小下方小径会合处的岩壁(金山岩现址)雕成观世音菩萨及善才龙女圣像供奉,昭和20年(西元1927年)李国整修石部,随後每逢农历6月19日观世音菩萨圣诞依例盛大举行酬神庆典。民国56年(西元1967年)由庄头耆老共同倡议募款修建正身与寺庙,并於民国62年(西元1973年)由里长白木章向政府申请寺庙登记并担任第一任管理人,民国67年(西元1978年)加建右厢房,逐步整建成现貌。门口两幅对联巧妙地把「金山」与「观音」衬托出来。庙内未涂上红漆的岩壁,被长期点燃的香烛薰成黑色。庙柱采用佛教庙宇惯用的黄色,外墙则贴以红色磁砖。金山岩的规模虽然迷你,但据历年许多九份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的亲身体验,都不约而同地说很灵验,所以香火一直很鼎盛,不乏千里而来的信徒。例如「金山岩」匾额即是基隆来的信士所制作捐献。据九份耆老表示,九份过去几次台风或豪大雨、金山岩周围环境与住户均遭受损害时,唯独金山岩安然无恙、屹立不摇,为其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信徒未必能够在此求得事事如意与荣华富贵,但是在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的宏愿下,只要心存正念、一心向善、不好逸恶劳也不作奸犯科,一旦信徒有重大疑惑与抉择两难时,往往都会来此找到人生方向的正确指引。日治时期,金山岩旁边的房子诞生了一个谚语:「有憨槌仔富,无憨槌仔厝」,意指日治时期九份一位很有经营理念的大地主游昂槌,被称为「憨槌仔」,不随着大家采金赌运气,反而在九份地区经营房产业务,房子从基山街底的银楼一路延续到金山岩旁,人称「憨槌仔厝」,专门出租房间给采金工人居住,稳稳坐收租金致富。这句谚语是说就算是采金一夜致富拥有与憨槌仔同等的财富,也没有他的房产多。金山岩居高临下,地理位置佳,前面庙埕即是一块免费的公共观景场地,设置数部投币式望远镜供游客远眺大海或基隆山,是另一处看山望海的绝佳地点。手拿一杯饮品、享用买来的地方特色小吃、悠闲地看书或打开电脑无线上网,享受着微风徐徐吹拂,金山岩就是您的私房咖啡馆与茶坊。参考资讯:现场采访、《金山岩沿革》(唐纳德先生提供)、信众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