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进入黄金博物园区後,经过若沿着蜿蜒的轻便车轨道走向园区的尽头时,拜访者会发现往漆黑的枕木延伸的方向,远远可望见一位身着矿工制服与头盔、左手提着电石灯的塑像「阿金伯」,站岗似地守在本山五坑入口处,在东北季风送来扑面的雨水中,用满脸豪迈的笑容与掌心灯罩里温暖的晕黄,带领拜访者进入本山五坑,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采矿实境体验。本山五坑,顾名思义,是本山矿业兴盛时期的九座坑道之一,位於本山的山腰处,海拔约295公尺以上,金瓜石於民国61年(1972年)停止开采金矿後,五坑也於民国67年(1978年)面临撤收的命运。五坑是现今本山九座矿坑中保存最完整的坑道,昔日采金用的压风机、矿车头、盥洗间、运矿索道等依旧被保存下来,见证金瓜石矿业百年的历史。民国93年(2004年),黄金博物园区规划要前来的游客能够在园区体验采矿工在漆黑坑道中工作的情境,所以在本山五坑规划从旧有的坑道内,在原本坑上方挖掘了一条长约110公尺的新坑道,并与旧坑道连接,将原来五坑入口70公尺长的平坑延伸为180公尺,历时三个多月的挖掘,成为今日所见模拟矿工采矿实境的本山五坑体验馆,让拜访者能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情境体验过程中,一窥当时矿工辛苦工作的情况。随着阿金伯走入本山五坑前,拜访者不妨花点时间,仔细瞧瞧馆外的大小两座压风机,其中靠外侧的压风机为本山五坑营运时期东南亚最大的动力压风机。压风机功能是自坑外将新鲜空气打入缺氧的矿坑内,是为矿工们提供呼吸的生命安全保障关键,也提供给少数先进的气动钻孔机动力。认识过劳苦功高的压风机之後,拜访者可以在入口有手边的售票处购票,花费50元领到以派工卡为意象设计的矿坑守则,便可随着阿金伯爽朗的笑声与矿坑里隆隆的回音,开启本山五坑的冒险体验。工作人员会在拜访者於入口通道欣赏完一段关於矿工短片後,发给一顶白色的安全帽,并带读参观注意事项,提醒参观者需遵守的相关规定。进入本山五坑的内部,由相思木制成的「牛条仔」巩固的坑壁结构,回响着水流声,让参观者即刻感受到矿坑的潮湿,壁上的黄色调灯光,将原本粗糙的坑壁渲染成金黄的颜色。在坑道里,每段路拜访者都可以在角落瞥见矿工不同阶段的工作,包括「架牛条」、「钻凿」、「爆破」、「运矿」等多个动作,在坑里无声地进行着,阿金伯领着拜访者们一步步往坑里更深处走去,和新报到的年轻人对话,如数家珍地简介矿工采金矿的每一个步骤,声音回荡在坑道中,激起拜访者想一探究竟的慾望。本山五坑体验,包含着规划者无限的细腻与巧思,自派工卡与参观守则的设计,至坑内解说的内容与整体气氛的营造,皆可见相关单位的用心。来到黄金博物园区,本山五坑十分值得细细品味,怎能入宝山空手而回呢?参考资料:现场采访、黄金博物园区现场导览、黄金博物园区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