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起湖的最大資源除了獨特的大自然森林,鳥獸、昆蟲、水、風光外,人文面的歷史、山城文化,鐵道文化更是難得的瑰寶。 然而近十年來,阿里山公路開通,兩旁高山茶園林立,業者為了利益,極度的開發茶園、檳榔園,嚴重破壞水土,遇雨必帶來災禍,前賀伯颱風更造成多處土石流,橋樑無一處不被沖走,鐵、公路交通中斷多曰,各行各業都受到慘重的影響;往後的危機可想而知。 交流會之組成,是想喚起社會大眾共同關心台灣山區及山坡地開發的問題,如何讓遊客從它的自然、歷史、文化中得到啟發,透過與大自然接觸可以得到「欣賞」、「珍視」及「學習」的體驗;並且促進村內的合作,互相扶持、共同成長,連成「地區產業發展」、「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及「人文資源尊重與傳承」的平衡發展,此為一群住在奮起湖上旅遊相關業者共同之新希望。 奮起湖過去是木屐的製造重鎮,加上昔日街道大多用煤渣鋪設,穿木屐不黏腳,因此當地人都人腳一雙。 木屐館隔鄰有一家自然生態圖書館,這間茶坊提供了各種生態圖鑑、書籍以及錄影帶,對當地文史相當熟稔,經常帶領嚮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