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由大嵙崁支廳長毛利誠意邀集有志者在大嵙崁俱樂部開會商議公會堂建築相關事宜,建築費預計五萬圓,並由民間出資建造。1923年初大溪公會堂竣工落成,敷地三千餘坪,立於大溪公園南端凸角部,建築和、洋兩棟。目前所稱蔣公行館部分是1950年改建成磚造平房,屋頂鋪以文化瓦,室內加設壁爐,1956年在公會堂後方加蓋屋舍(管理室),乃成今日規模。公會堂的建築式樣屬混合折衷式樣,壁體為紅磚造,砌法為一皮全磚、一皮丁磚之方式;屋頂的屋架形式為洋式大木桁架、屋面斜率大,屋瓦材質具在興建之初為平板石棉瓦斜交鋪葺,現在為可樂瓦。目前大溪公會堂保存狀況良好,由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