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宮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前浙江定海總兵張國提倡創建,萬和宮在清康熙23年,前浙江定海總兵張國提倡創建,並由張、廖、簡、賴、黃、江、何、楊、戴、劉、陳、林等12姓氏,捐資創建,命名為萬和宮並評定為三級古蹟。萬和文化大樓五樓的「麻芛文化館」,是萬和文教基金會接受文建會指導,在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廿四日設立。這是台中市第一座民間地方文化館,展示內容包括:南屯區的歷史軌跡、黃麻輝煌史、珍品典藏、麻芛文化在南屯,以及創意藝廊等五大區域。定位為地方歷史暨常民文化館。「麻芛文化館」每逢農曆初一及十五,以及周休假日開放參觀,由導覽志工隊派員解說服務。萬和文化大樓的地下室為餐廳;一樓為辦公室、二樓為會議廳、三樓為圖書館、四樓為文物館、五樓為麻芛文化館。大樓面向萬和宮廟埕,背臨犁頭店溪畔,高聳矗立,外貌雄偉壯麗,環境幽雅,五樓頂上增建一樓作為「眺望樓」,可以西望大肚山嵐美景,東眺台中市區,南屯舊街風貌盡收眼底,頗具詩情畫意。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萬和宮,至今仍保有全國僅有、已經傳承將近兩百年的字姓戲重要民俗廟會活動。道光五年(西元一八二五年)農曆三月廿一日起開演字姓戲。首日為漳洲戲,22日廣東戲(即潮州、嘉應州、惠州等),24日泉洲戲,25日汀洲戲,接著就是各姓氏的字姓戲、謝神戲與兵仔戲,持續一、兩個月,迄今歷代不斷,已成為地方重要傳統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