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府」二字,是明代屯駐異地,屏藩鎮守的諸侯府第的簡稱,在這裡指的是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府邸。二鄭公子,便是鄭成功的兩個兒子。按《石井鄭氏族譜》記載,鄭成功只有十個兒子,大多溺斃水中,埋葬於中國。惟獨四子名睿,號聖之;十子名發,號省之,由於早逝,又無子嗣,所以留葬於臺南,當時稱為仁和里鞍仔莊的地方。根據連雅堂的記載,當時離該墓不遠處還建有庵和塔,由於地處林莽叢中,乏人照料,都已荒廢。如今這座陵墓仍然孤伶伶地座落在遠離塵囂的荒郊野地上,若不是經人引領,還很難得一窺堂奧呢!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降清,台灣歸入清國版圖,清政府為讓士民淡忘思明之心,於是下令凡與明相關之仕宦墓塋多遷葬中國故里,然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9年)御令鄭氏家族遷塋中國,此二墓因故留葬未遷。自古以來,傳統建築中之墳墓即有一定之規制,墳墓之裝飾與尺寸也一定之法則。曾振暘、墓藩府曾蔡二姬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規模雖不大,卻仍嚴守約定俗成之規制,三座之墳墓構成相當類似,均是由墓埕、供台、墓碑、左右曲手及墓塚所組成,其中墓碑為舊有之物,其餘均經修整。建於明永曆年間的藩府二鄭公子墓。墓的中央,白皚皚的花崗石墓碑上,刻書直寫的公正楷字:「皇明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碑的四週用微凸的「芝草紋」框邊,碑的下緣有內凹的圭角線腳。另藩府曾蔡二姬墓座東朝西,墓碑上{皇明藩府蔡二姬墓},二鄭公子墓則刻{皇民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二者於背均有花紋雕飾,圖案相同,應為同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