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福宫系道教庙宇,草创於清道光年间,位於仁爱路下溪里,居台北盆地东南方,是由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俗称大道公庙〉分灵而来,主祀保生大帝吴本,从祀福德正神。早年因往台北参拜大帝,路途遥远,须经新店溪,当时尚无中正桥,须靠渡船来往,每逢台风大雨,洪水肆虐,行程断绝,带来极大困扰,故先民择址「轮寮脚」供奉,即现址後方三百公尺处。当时村内人口稀少,不足百户,经济薄弱,无力隆建,只把竹草当建材,兴建草茅之庙,略砌成神社一间,供庄民祈福膜拜。尔後历经台风洪水冲毁、虫蚁损伤,数度倒塌,经信民林光成、孙进、许九等重整神厝,为第一次改建;多年後庙貌陋旧,经信民曾万成赠地及林光成奔走,於同治十二年竣工,为第二次改建;宣统三年,庙遭台风吹毁,至民国五年由林火盛、陈坤源等人鸠资重建,为第三次改建;民国四十七年,信民林望、洪宝树提议重整,至六十年始成今日庙观。当时分乡设镇是以「信仰」来区分,永和地区是泉州人,信奉保生大帝,中和地区是漳州人,信奉妈祖,潭漧里、中永和双方拉据好几年,文化水准高的希望规划至永和,而信仰较浓厚的当地人则希望分至中和,幸而当时有一位镇民代表永和国小老师蔡国敏投永和一票,功劳很大,以至使保福宫至今仍屹立於永和地区。保福宫形制完整,雕饰精美,承继中国南方传统风格,庙脊燕尾,剪黏雕花,五颜六色,光采炫目;正殿两旁石雕龙柱,龙身盘柱,龙爪抓珠,以青石构成,刻工精细,雄伟秀丽;庙内藻井、斗栱、瓜筒、叠斗、花鸟柱、石刻人物、瑞兽等雕镂穷奇,精美绝伦。目前善男信女甚多,常至该庙宇祭拜祈求阖家平安,香火相当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