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河宫始於清初嘉庆年间,乃耕农者所供奉,当时为一巨石,并无金身。至日据时期,俞英当庄长时,与地方人士建议,将该石头雕刻成土地公与土地婆,建庙供奉。民国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因庙宇兴建已久而庙基陷落,平河村村长曹阿子发起筹措财源,购地建庙,民国五十五年农历九月一日新庙落成。民国六十六年(一九七七)逢扩大都市计画,不得不将位於人行道上之庙宇迁徙至现址,当时的管理人邱瑞长四处奔走筹款建庙,添购庙地,雕造龙柱等。邱瑞长因事业繁忙无法兼顾,於民国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十月辞去管理人职务,由中正里里长林政雄接任,民国七十二年,增建铁屋圆顶。当时该宫之庙地,尚有部分为农田灌溉水利地,因迁移时,无力购置,致土地产权不完整,无法办理庙宇登记。林政雄奔走筹款,并经立委林永瑞与县议员江敏行之协助,与水利会接洽,始将该灌溉水利地购妥,并於民国七十五年十二月由县府核准登记立案,正式将庙地产权登记为碧河宫所有。另於七十八、七十九年安奉观音佛祖及湄洲妈祖镇宫,设有光明灯两座。林政雄更推展经忏之虔诵,蔡老师、梅女士认真教经颇有成就,每月初二、十六日诵经,祈求合第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