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有個很有名的清水祖師廟,每年農曆大年初六都會殺豬公大拜拜。咦!文山區怎麼也有一個180多年歷史的清水祖師廟,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大家的祖先都是從福建泉州安溪渡海來臺來的。明末清初時期大臺北地區就已有大量福建、廣東一帶移民進入開墾。早年水運暢通,先民們可以順著淡水河、新店溪及景美溪一路至今日石碇楓仔林,因此人口較為稠密的地區自然形成渡船頭供貨物上下,如景美溪仔口、景美老街渡船頭、木柵渡船頭、深坑渡船頭、石碇楓仔林,直到日據大正年間(西元1912~1925)隨河道逐漸淤積及陸上交通快速發展而逐漸沒落。 文山地區早期移民為求心靈安定於是從原鄉安溪請來清水祖師並在新店溪及景美溪交會處(溪仔口)建廟奉伺,道光11年(西元1831年)「萬慶巖」完工落成。清水祖師俗家姓陳名昭(應),宋朝河南人,又稱祖師公、烏(黑)面祖師、落鼻祖師、清水真人、麻章上人等別名。因協助安溪求雨解旱,於是在地方人士盛情挽留下落腳清溪(今福建安溪)「清水巖」,修行十九年後得道升天成為安溪地區最重要的神明之一。 「萬慶巖」由於緊鄰景美溪並多次遭到大水將其廟埕沖毀,加上道路拆遷數次改建後才移至堤防內現址。現除原鄉請來之三尊神像為鎮廟之寶外,另外具百年以上歷史的「門開甘露」匾額及刻有道光戊戌年(西元1837年)的「萬慶岩」石製香爐亦為見證歷史的重要文物,早年有民眾利用石製香爐充當磨刀石,導致現貌有一明顯弧型凹痕。廟旁亦設有文化走廊陳列多幅早年景美地區老照片,值得你佇足欣賞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