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大龙峒人在保安宫内供奉文昌帝君。後在举人陈维英的计划下,於保安宫内成立「树人书院」,广为传播知识,也大幅提昇了地方上的文化层次,堪称大龙峒文化教育的先驱,培育无数人才。 在日据时期,继行教育之责,每年举行祭典时,颁发公学校奖助学金,激励学童。後来另建「树人书院文昌祠」於今台北市迪化街2段上。现在每当考季来临时,考生往往将准考证和供品摆放上桌,祈求上榜,供品诸多,各有意涵,如橘子表大吉大利、青葱表聪明灵巧、金枣表金榜题名、菜头表有好彩头、桂花叶表有贵人助等等,煞是有趣。文昌祠见证大龙峒的教育史,与大龙峒公学校有共同的文教渊源,不但是该地区重要的历史古蹟,也见证着先人传世传家的文教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