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渡所在,土名後港墘。後港墘在连结社子、剑潭、大龙峒(大浪泵),随着土地的垦殖,村庄的形成,街庄的依赖渐形重要。三脚渡除了连结街庄,具有交通的功能外,也是附近居民维生船只聚集的港湾,除了在陆上从事农作,河边养鸭,河里耙蚬仔、捕鱼,也是他们重要的谋生方式。後因河川整治,码头功能慢慢萎缩消失,而三脚渡的历史,见证了淡水河的变迁,是一个极富历史意义的空间点。 目前,仅有10多艘舢舨船在三脚渡静静地诉说渡头的过去,并由保存者阿正司(生於台北剑潭三脚渡的造船世家,十七岁学造船,制作过舢舨船近300艘,龙舟100艘,是台湾目前少数的手工造龙舟师傅)让技艺传承、文化播种,水岸记忆可以延续,同时让热情再次温暖三脚渡。 景观重点介绍:包括有亲水河岸码头、舢舨船和龙舟、制作龙舟的基地、国宝级龙舟制作师傅刘清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