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鳳山縣舊城位於現在的左營區,是清朝政府統治臺灣後鳳山縣第一處縣城所在,也是台灣第一座土造城牆。清朝乾隆年間林爽文事變舊城陷落,政經勢力遷移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是為鳳山新城。但新城因為盜賊亂事頻仍,不易防守,道光年間(1862年)又糾集官民力量,在舊城原址重建台灣第一座石造堅固城池,為如今左營鳳山縣舊城。鳳山縣舊城歷經日治、國民政府遷台及城市發展,如今只留下東門、南門、北門及部份城牆遺構,已列為國定一級古蹟。鳳山舊城的城牆是由柴山咾咕石建構,內填三合土,上拱則來自大陸的花崗石。現存北門(拱辰門)位於勝利路、義民巷、埤仔頭街交會處,城門構造尚稱完好,左右延伸的城牆尚有百多公尺,石砌呈六角型,門外兩側有神荼及鬱壘浮雕彩繪門神,雕工精細,為非常獨特。西門(奠海門) :位於左營自助新里內,僅遺城牆一截,約百餘公尺,其門額「西門」現存於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內展示。東門又稱鳳儀門,城門尚完整,城牆延存有五百餘公尺,右連永清國小,左接海光新里,城上共設九個雉堞並建有斜坡狀馬道,分作七級。南門位於左營大路與鼓山三路交叉口,其城門額書「啟文門」勒石文字至今仍完好如初。撫今追昔,左營鳳山舊城幾度滄桑,在新左營商圈工商繁盛的榮景中,舊城古樸敦厚的身影靜靜地守候著、訴說著先民在台灣三百多年來的開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