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书院(今高氏宗祠)为清代台北盆地五座书院之一,目前则是台北市硕果仅存的一座书院建筑,其它四座是明志书院、树人书院、登瀛书院与明道书院。学海书院旧名「文甲书院」,道光17年淡水同知娄云创建,至道光23年(西元1843年)由继任同知曹谨续成。道光27年(西元1847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巡视台湾,易名学海,并题额曰学海书院。此书院为清朝淡北最高学府,同治6年(西元1867年)所设艋舺义塾,及光绪5年(西元1879年)新置淡水县儒学亦附设於此。後日人据台後标售其地,高姓族人看上这座优美的古建筑,承购改充宗祠以迄於今。因具有保存价值,於1985年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订定为第三级古蹟。学海书院整体看起来古意斑驳,岁月痕迹不言可喻。由於书院现改为高氏宗祠属私人所有,平日并不对外开放参观,游客只能隔着围墙欣赏其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