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后宫,俗称「西门町妈祖庙」,主祀天上圣母妈祖,现位於台湾台北市万华区成都路上,於1746年时由郊商捐建(当时名为新兴宫),与艋舺龙山寺和艋舺祖师庙并称台湾清领时期艋舺3大寺庙。1943年因西园路马路拓宽,所以遭到拆除,神像寄於龙山寺。1948年,信徒将暂时寄人篱下的天上圣母神像从龙山寺迎接出来,改供奉在成都路北侧近西宁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先是日据时期日本人所建立的弘法寺,战後失火烧毁後,新兴宫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更名为「台湾省天后宫」,不久又改称「台北天后宫」,真是1段曲折的历史。 妈祖被视为海上的守护神。早期台湾有赖海洋以维生,又有东南沿海一带渡海来台垦拓,码头处即为群众所居,寺庙亦常筑於河巷,是以各地港口多建有妈祖庙,其庙口朝向河对岸的山头,希望保佑每个讨海人及渡海移民安全。寺庙内入口处龙边宫置有古钟一座,由钟上所铸字样可以得知可见清朝建庙之时其名即为「新兴宫」,铸造年代为1792年(乾隆57年),铸造地为江苏无锡。入口处虎边则置放一座「八仙香炉行宫神龛,八仙莲花木烛」,原为新兴宫神龛,为1820年唐山师傅刻造。从1973年以来,日本高野山金刚峰寺及东京别院每年10月到12月间都轮流派遣高僧到台北天后宫,举行朝圣礼佛法会。台北天后宫的主神是妈祖,陪神是弘法大师,全台只有台北天后宫有供奉弘法大师,因此往往吸引了许多日本观光客专程远道前来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