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华走过百年岁月的台北宾馆,一直是台湾政治的核心。她的前身是日据时期的「台湾总督官邸」;台湾光复之後,曾作为省主席官邸;1950年,改称台北宾馆,是举行国宴、招待外宾、党政会议及文化活动的国家重要场所。1998年由内政部指定为国定古蹟。 台北宾馆起造於1899年,由日本建筑师宫尾麟、野村一郎设计;1911年改建工程经森山松之助设计,成为现今的样貌;2002年封馆进行台湾光复後最大幅度的整修,至2006年5月竣工;随着台湾民主化的进程, 2006年7月4日台北宾馆已首次对一般民众开放,空间解严的思维让国人可以一窥台北宾馆百年的神秘面貌。 台北宾馆的基地东西向长,成矩形状,建筑主体坐北朝南,为砖及石材、钢筋混泥土构造之两层楼建筑物。受到日本於明治维新後引进的西方历史样式建筑影响,台北宾馆有马萨式斜顶、希腊山墙、罗马柱式和华丽的巴洛克风格雕饰。四面留设宽广的阳台,与东南亚的欧美殖民城市的官方建筑相似。三楼东南隅有凉台,节庆时可观赏游行队伍、眺望街景。历史沿革台北宾馆在日治时期,除了作为总督宅邸以外,同时也作为行政办公与迎宾社交之场所。而落成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接待1901年10月来台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妃富子,此後这里陆续接待了闲院宫载仁亲王、久弥宫邦彦王、秩父宫雍仁亲王、高松宫宣仁亲王、昌德宫李王垠等皇室贵族,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即日後的昭和天皇)访台的接待活动。裕仁皇太子泊宿於总督官邸的期间,主要的活动空间在官邸的2楼,百官仕绅的拜谒仪式也都在2楼的大客室举行,而皇太子来访的第一天,总督曾安排其登上3楼的旋梯,在凉台接受游行民众的欢呼。 台湾光复後,台北宾馆虽然不再是总督官邸,但仍然是政府会晤、款宴外宾的主要场所,历任总统曾在台北宾馆1楼接见了无数的贵宾,其中又以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1981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2005年美国前总统柯林顿、2008年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等人最具代表性。 此外,我国政府也在台北宾馆的宴会厅签订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条约或协定,而最重要当属1952年由外交部长叶公超与日本全权代表河田烈所签署,关系台湾主权地位甚钜的「中日和约」;之後较为着名的,则是2009年5月14日由马英九总统签署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两项国际公约,象徵着我国在融入国际人权体系及拓展国际人权合作方面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回顾这段台北宾馆走过的岁月,我们不难发现,台北宾馆的价值不单单只是因为其百年的历史,她是一座巧妙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建筑,更见证了台湾这一世纪来的风华变迁,无论就何种角度观察,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大家共同爱护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