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曾經是條既深且廣的大河,但是後來隨著上游地區有人居住墾殖,下游漸漸淤積。在這段興衰史中,艋舺曾經是最早的臺北港,1853年頂下郊拼後,閩南三邑人將閩南同安人趕出艋舺,於是這些同安人落腳大稻埕,孰料風水輪轉,艋舺港口淤積後,大稻埕取而代之成為主要貿易港口,此時正逢與大陸和西方通商的極盛時期,因此大稻埕一帶成為非常繁榮的商業區。 當年沒有河堤,貴德街就直接面河,渡海而來的大陸南北貨下船後,就在貴德街後面的迪化街陳列販賣,很多迪化街商人都因貿易而成一時鉅富,他們蓋的房子就格外漂亮,這些房子為了適應臺灣多雨的天氣都有騎樓,但是房屋對外的牆面卻多為仿西式建築的裝飾,造成獨特的中西式混合的建築。這些老店屋最大的特色,就是店屋深度的十分狹長,前面做為店鋪之用,後頭就是工廠或倉庫,呈現早期聚集式街屋的獨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