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泉」原為日據時代建造之防空蓄水池,於2002年建成圓環改建挖掘地基時發現,由專家勘驗後訂為「直轄市定古蹟」。為保持古蹟原貌,又能與新改建後的圓環景觀相契合,台北圓環新經營團隊邀請花博首獎設計師藍米克,以完全不接觸、不破壞古蹟的特殊工法,運用台灣原生蝴蝶蘭、沙欏(筆筒樹)、鳥巢蕨、菇婆芋等原生及鄉土植物,完成古蹟再生之綠化造景,新舊巧妙融合,呼應圓環極具歷史意義的鄉土文化。「幸福之泉」命名緣由,是意喻將防空蓄水池重新注入水泉、活化圓環,讓台北人對圓環幸福的記憶,重生湧現。此古蹟為目前臺北市僅有出土之最大的防空蓄水池,位於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交口之圓環位置,極具歷史價值,在1920年代,小販開始聚集於此,商業興盛。到了1943年,美軍轟炸臺灣,圓環攤販的商業行為也開始被政府禁止,並在圓環中央開挖防空蓄水池,以供空襲發生火災時汲水滅火。二次大戰後,防空壕、蓄水池等陸續被填平,圓環恢復往日盛景,夜晚時分販賣各地小吃、日用百貨,一度成為台北最旺盛的夜市,而地下建物則逐漸被人淡忘。民國九十一年四月間,市府新建圓環美食文化館工程開挖地面時,意外發現地下大片紅磚牆面,遂緊急停工,邀集文獻古蹟專家鑑定,確定為戰時防空蓄水池,高二點二公尺,直徑十一公尺,足以見證二次大戰期間台北市民生活,極具歷史價值。基於保存城市歷史記憶,工程單位配合辦理變更設計,採取原貌保存方式,與美食館合為一體,使此一珍貴歷史遺跡融入圓環地標。